貞觀時期!
“最能打的皇帝?!”
李世民摩挲胡須,似有不服。
他自視馬上天子,何嘗不驍勇?
尤其弓術更是天下無雙,死在他箭下者不計其數。
“陛下自幼從軍,征戰南北,自然不凡。”
“但若和宋太祖相比,恐怕還差些火候。”
“宋太祖能在萬軍之中活捉敵軍主將,這般武勇,恐怕也隻有尉遲敬德與秦瓊能比。”
這是長孫無忌的話,直白得讓李世民都挑不出錯。
他自己也清楚,若論單打獨鬥,確實比不過那些猛將。
一想到秦瓊那番威名,李世民也隻能點頭認同。
收起笑意,李世民轉而說道:
“以文禦武,倒是個妙製。
大唐能否借鑒宋朝之法?”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等人,皆陷入沉思。
他們很清楚,大唐覆亡的原因之一,就是藩鎮坐大,中央失控。
若能早早約束,或許結局不同。
……
大宋!
鐵血皇帝趙匡胤凝視天幕許久,眼眶竟微微濕潤。
他原以為自己會被後世譏諷。
卻沒想到,竟能得到如此多的認可!
“朕,此生不虛。”
他發出一聲釋然的歎息!
天幕視頻對他的功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終結五代十國的亂象,讓中原大地重新大部分歸於統一!
而且在改朝換代的曆程中,趙匡胤的兵變可謂破壞性最小,心胸最為寬廣。
對比一下隔壁朱老四,為了收拾侄子,硬是把北方攪了個稀巴爛。
雖然宋朝最終未能奪回燕雲十六州,但這絲毫不影響趙匡胤的功績。
隻是他留下的重文輕武的製度,的確讓宋朝承受了太多屈辱。
不過,這已是當時最優解。
趙匡胤汲取唐末的教訓,選擇壓製權臣武將。
與此同時,他也在有意識地培植一批新生代的武將。
而這個方針真正發揚光大,卻是在趙二手裡!
“陛下……千古!”
就連趙二此刻,也忍不住真心讚歎一聲。
彆的不說,他是真的佩服大哥。
不僅驍勇善戰,還能治理天下!
“大哥能列入曆史十大帝王第九位,絕對實至名歸。”
……
洪武時期!
老朱對宋太祖連連稱讚。
雖說宋太祖未能一統寰宇,但他也有重塑華夏的偉業。
隻是相比自己稍遜一籌罷了。
“咱還是敬佩宋太祖的,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妥善交代後事。”
“宋朝落在宋太宗手裡,雖然做得還行,但終歸不及太祖。”
老朱感慨連連。
“宋太祖的偉績,不在於統一。”
“而在於撥亂反正。”
朱標深有意味地點評道。
在他眼裡,趙匡胤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五代亂世中,把破碎的華夏思想重新理順。
他是兩千年來漢人觸底反彈的關鍵人物。
唐末藩鎮割據,地方勢力橫行,導致漢人內部已出現嚴重的地域分裂,民族認同感幾乎瓦解。
外族欺淩、壓迫固然慘烈,但更危險的是漢人自身的意識逐漸喪失。
兩百餘年的散亂,幾乎是滅頂之災。
幸而宋太祖力挽狂瀾,讓一切回到正軌!
真要說功績,朱標甚至覺得他與自家父皇難分高下。
若論個人武力,那趙匡胤的一套太祖長拳,怕是能讓他爹吃儘苦頭。
……
永樂時期!
永樂大帝朱棣點頭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