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時期!
李世民看著天幕中的劉秀,心緒複雜。
“朕遠不及光武帝啊。”
良久,他才歎出這句話。
論開國太子,李二其實也算。
隻是他的太子之位,是在兄長屍骨之上搶來的。
而劉秀這一家,卻彌漫著罕見的溫情。
郭聖通母子識趣退讓,成全陰麗華母子。
陰麗華與劉莊也以善意回報,彼此寬厚。
一家子和和美美。
李二在心底歎息:
要是當年大哥能主動讓位,他就不必發動玄武門之變了。
自己也會寬待兄長,讓他安享晚年。
至於四弟……
朕沒四弟,不熟。
“古來能中興之主,多在四十之後,唯光武帝三十三歲便成大業。”
李二喃喃道。
這是他對劉秀的評價。
嘴上是讚歎,心裡卻夾帶著對自己的自豪。
劉秀三十三歲立國,固然年輕有為。
可他李世民呢?
十七歲起兵,二十二歲平王世充、竇建德,二十八歲玄武門稱帝!
他仍覺自己更勝一籌。
事實上,李二從不吝於評價前人。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漢武驕奢,國祚幾絕。”
雖說得客氣,可心底裡就是一句:你秦皇漢武,也不過爾爾!
卻沒想到,千年後,他自己也被點名: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出來裝,總會被人點名。
……
大宋!
“光武曾言:古之亡國者,多因無道,從未聽說因功臣過多而亡的。”
“推心置腹,以柔禦剛,方能治天下。”
趙大讚歎點頭。
能善始善終,已屬不易。
趙大即位後,也做了類似的舉措。
杯酒釋兵權!
“我大宋與漢朝頗為相似。北宋雖亡,南宋猶存。”
趙二在旁笑著附和。
趙大卻扭頭冷眼看他。
你好意思和人家比?
南宋開國之主趙構,算個什麼東西?
也配和光武帝並肩?
說這話,純屬惡心人!
趙二自覺失言,立刻閉嘴。
……
洪武時期!
“光武帝真英雄也。”
“允冠百王,有安萬世之功!”
老朱由衷感歎。
能打仗,會治國,不濫殺,家中和睦。
這種帝王,太罕見了!
在爾虞我詐的鬥爭中,透出一抹真情,令他深有共鳴。
畢竟他也在意家人。
當然,他真正在意的,主要是馬皇後和朱標。
其他人得靠邊站。
“光武帝能取天下,不隻是運氣,以少勝多,柔中帶剛才是關鍵。”
朱標也頷首稱是。
劉秀位列第七,朱家父子都認可,甚至覺得還能更高。
“連光武都排第七,咱可更好奇前麵還有誰了。”
老朱眯眼,心頭滿是期待。
前十,沒有他朱元璋,可說不過去!!
………
乾隆時期!
乾隆依舊不改老毛病,搖頭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