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
趙匡胤看著隋文帝,心生共鳴。
兩人都是一統亂世的開國皇帝,可偏偏後代名聲都不怎麼樣。
他望著屏幕中的楊堅,竟有幾分唏噓與惺惺相惜。
“文帝仁德,隻恨後繼者過於暴虐,致使二世而亡。”
話落時,趙匡胤瞥了趙光義一眼。
意思不言而喻。
趙光義裝作聽不見,垂目端坐。
……
洪武時期!
朱元璋對楊堅的評價,多是稱讚。
但他這人向來口是心非。
嘴上說得敬佩,心裡卻未必當回事。
他在南京設立曆代帝王廟,
以祭祀三皇五帝及曆代一統王朝的開國之主。
總計十六人,其中卻缺了三位——
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隋文帝楊堅。
理由是:
“秦、晉、隋三帝,視其功德,難免有愧,故斥而不列。”
意思就是,朱元璋覺得他們功績或德行不足。
後來的皇帝延續此廟祭祀之製,
名單幾經調整擴充,但楊堅始終未被列入。
結果還是沒有始皇帝、晉武帝和隋文帝的身影。
始皇帝的缺席還能理解,畢竟兩千年來被罵作暴君不絕於耳,連後世的帝王都把他當作反麵教材。
至於司馬炎與楊堅,那就更直接了。
他們的皇位,本就是篡得的!
要說本事和政績,他們並非一無所有。
可惜篡位觸了皇家大忌,更要命的是,他們的王朝都短命而亡。
這等皇帝,誰敢供進祭祀之列?
……
康熙時期!
康熙倒不甚在意楊堅的功過。
畢竟不過是過眼雲煙。
何況楊堅的皇位,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
清朝的帝王廟裡,自然也沒有楊堅的名字,這足以看出清朝對他的態度。
“如今榜單過半,朕的名字卻仍未出現?”
康熙心裡盤算的,全是自己上榜的時機。
他有絕對的自信,以自己的功業,定能穩居曆史十大帝王。
“若說千古一帝或許稍顯誇張,但前五必有朕位!”
想到這裡,康熙眼底的憂慮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自信。
……
乾隆時期!
“楊堅和明成祖,不過是篡位之輩。”
“竟也能躋身十大帝王,還能排到如此靠前?”
乾隆搖頭冷笑,顯然不甚服氣。
“如今隻剩五位未出。”
“朕必然占據其一,甚至極有可能是頭名。”
他搖著折扇,心中暗自推算。
五個位置,自己必得一席。
唐太宗文皇帝,位子也是穩妥的。
再加上父皇雍正,以及皇祖康熙,這樣算來,就隻剩下最後兩個名額了。
“皇考排名第十,皇爺爺極可能就在前五。”
乾隆心中默道,甚至推測康熙或許排在第五。
念及此,他抬頭靜待天幕顯現。
漆黑一瞬後,天幕浮現出新的字句:
【曆史十大帝王,第五位!】
【漢高祖,劉邦!】
劉邦!
碩大的名字一經出現,諸帝王皆神色微變。
“劉邦?!”
乾隆愣了愣,雖然猜錯,但並無惱意。
不過劉邦能排到第五,倒是令他暗自驚訝。
在乾隆眼中,劉邦能成事,全憑天時地利人和。
開創大漢固然功績不俗,可僅憑這一點,便能壓到如此高位,他頗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