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麵浮現一名少年,英姿勃發,騎馬執弓,風采不凡!
這位十七歲便隨父出征的世家貴子,自此踏上成就帝王的第一步。
【他不過三十年,就完成了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四代百年的事業。】
【他是曆代太宗皇帝中無人能及的巔峰。】
【因他,大唐由地方勢力,躍升為世界最強。】
【他便是大唐天策上將、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天幕中,戰火紛飛,鐵騎嘶鳴。
少年李世民披甲縱馬,神情堅毅,目光如炬。
定格之際,旁白聲再度傳來:
【公元599年,隋室貴族之家,降生了一位注定不凡的少年。】
【此人,正是李世民。】
【幼年聰穎,文能賦詩書,武能挽強弓。】
【當隋煬帝昏暴無道,天下漸入亂局,十八歲的他,已看透世勢。】
【‘若大廈將傾,當如何自處?’他問父親李淵。】
【他勸父舉兵太原,誓師長安。】
畫麵驟變!
李淵父子城頭誓師,旌旗獵獵,士卒呐喊。
【公元617年,隋朝搖搖欲墜,李世民力勸父親揭竿,親自招攬豪傑,結交勢力。】
【他親率輕騎渡黃河,長驅直入長安,以廢昏立明之名,終結隋室。】
【彼時,他年僅二十,卻已顯露王者之風!】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以寡敵眾,擒竇建德、逼降王世充,一戰掃平兩大勁敵!】
【史載其用兵如神,疾如風、徐如林,兵士敬畏,敵軍膽寒。】
少年出身關隴世族,自幼習武研兵。
十七歲赴雁門解圍,智退突厥。
二十歲出征,橫掃關中。
二十三歲,率三千精銳擊潰十萬,擒獲雙雄!
一步步成就“天策上將”之名,位極人臣。
從十七歲到登基稱帝,他展現出的軍略與膽識,震古爍今!
有人評他:自古能軍者,無出李世民之右。
虎牢關之役,尤為關鍵。
他原本隻欲攻王世充,卻臨時殺出竇建德。
措手不及,卻依舊臨機而斷,一戰製勝!
若以考試比喻,本是150分卷子,他卻硬生生把追加的150分也拿下,滿分通關!
此役不僅展現武勇,更顯其善於創造戰機,誘敵於己方掌控的時間與地點,一擊製敵。
他作戰講究謀略,善於積累優勢,運用政治與軍事並舉的手段,逐漸改變戰局。
平劉武周時,他堅壁不出,等對方糧儘而亡。
平王世充時,他施展攻心之策,長達一年瓦解其軍心,終圍困洛陽。
竇建德馳援,他又以圍點打援之策,奇兵突襲,生擒竇建德,河北一戰而定!
看完李世民前二十五年的經曆,始皇與漢武帝久久沉默。
他們隻覺心頭震撼。
“太猛了!”
始皇、漢武都暗暗咋舌,心中無比震動。
十七歲起兵,二十歲掃半壁江山,怪不得被譽為“天日之表,龍鳳之姿”。
“兒臣自愧不如。”
扶蘇苦笑著搖頭,心中滿是欽佩。
漢高祖劉邦更是眼珠瞪圓,久久無語。
“二十歲就打下半個天下?!”
回想自己十七歲時,還在偷閒胡鬨,頓覺人比人真要氣死人。
漢武帝劉徹則驚歎道:
“唐太宗的武功,怕是連冠軍侯都望塵莫及。”
他提拔過衛青、霍去病,自認為霍去病已是古今少有的少年將軍。
如今對比李世民,竟發現更勝一籌!
“如此戰功,難怪能被尊為天策上將!”
劉據滿眼放光,滿是崇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