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聽罷,神色卻悠然:
“他能拓土開疆,威震四海,此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言至半途,忽而一頓,眸底浮現血色陰影——
那是玄武門的夜,兵刃交錯,兄弟成仇,至今難忘。
長孫無忌察覺異樣,低聲安慰:“陛下,往昔已矣,如今海內升平,萬民樂業,便是最好的歸宿。”
李世民靜默片刻,終露一絲笑意:“是啊,往事不必追。”
他再度仰望天幕,神情帶著幾分從容:
“這天幕專揭帝王秘辛,前腳推上神壇,後腳便翻陳年舊賬。”
“怕是,下一個就要輪到朕了吧?”
長孫無忌肅然應道:“陛下勤政為民,史筆縱有議論,亦多是頌揚。”
“讚譽也罷,非議也罷,青史自有公論,朕從不畏懼後人評說。”
李世民哈哈一笑,揮手而道。
他隨即起身,負手緩步走到殿門前,抬眼望著殿外如水的月色,心中忽然湧起幾分感慨: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卻因巫蠱之禍致使骨肉相殘,實在令人唏噓。”
長孫無忌快步上前,低聲勸道:
“帝王之家,權力之爭向來殘酷,陛下能開創貞觀盛世,已是莫大之幸。”
李世民點了點頭,目光幽深:
“正因如此,朕才要時時警醒,不可重蹈前轍。”
他轉身拍了拍長孫無忌的肩膀,笑道:
“輔機,倘若這天幕再顯些趣事,朕是不是該命史官一並記下?”
長孫無忌忍不住失笑:
“若陛下樂在其中,倒也無妨,隻怕後世讀來,會笑貞觀天子也愛些市井傳聞。”
李世民朗聲大笑:
“市井傳聞又如何?帝王也是人,自然也有凡俗之趣。”
說罷,他轉身回到案前,端起茶盞,眼神興致盎然:“來,咱們繼續看看,這天幕還能爆出什麼秘聞。”
……
蜀漢時期!
劉備端坐禦案之後,殿內燭影搖曳,映照出他緊鎖的眉頭。
天幕上的金字仍在浮動,那些關於漢武帝的秘聞,讓他心中莫名煩躁。
他緩緩抬眼,看向身旁輕搖羽扇的諸葛亮,沉聲道:
“孔明,漢武帝雄才蓋世,開創盛世,怎會有此等傳言?莫非後人刻意抹黑?”
諸葛亮神色沉靜,羽扇輕搖,目光深邃如淵:
“陛下,野史之言,真假參半,不可全信,亦不可儘棄。”
他頓了頓,語氣含蓄卻意有所指,“漢武帝功業卓絕,開疆拓土,威震四海。”
“但他晚年疲憊,寵信方士,因而引發巫蠱之禍,骨肉相殘。”
“此事,未必全無根據。”
劉備眉頭皺得更深,沉默片刻,歎息道:
“帝王之家,爭權奪利,終究難逃私欲之害。”
想起自己半生漂泊,曆儘艱辛才得今日基業,心頭不由生出無限感慨。
諸葛亮微微頷首:
“正因如此,陛下更應引以為戒。”
“為君者,當以天下為重,不可因私廢公。”
“昔日漢武帝疑忌太子,致使朝局震蕩,百姓受難,此乃前車之鑒。”
劉備鄭重點頭,目光凝重:
“孔明之言甚是,朕雖不敢妄自比肩漢武帝,但亦不願步其後塵。”
說著,他抬眼望向殿外,夜色深沉,似與他心境暗合。
此時,殿外傳來腳步聲,侍從稟報道:
“陛下,關將軍求見。”
劉備收斂思緒,點頭道:
“宣。”
片刻後,關羽大步入殿,抱拳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