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大白話,是對‘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最接地氣的解釋。
當然,隻是大白話誰都會說,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就比如‘雙思’的主要內容,歸根結底是要引導村支部樹立創新和務實的發展觀念。
十裡鄉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當然是依托‘一村一品’的產業扶貧基地,充分發揮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全鄉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努力,這才用短短兩年的時間,摘掉了貧困鄉的帽子,創造了脫貧致富的奇跡。
那麼十裡鄉怎樣才能發展的更好?
當然是在堅守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開拓思路,對凡是能夠有利於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事情,給予充分的鼓勵和支持。
梁從軍的模型製造廠,就是結合這種思想和理論指導下的產物。
‘一村一品’是基礎,‘一村多品’則是更進一步,拓寬村民們的致富之路。
“雙強呢?又怎麼解釋?”顧朝陽饒有興致地繼續問道。
“黨性強、能力強!”
徐老根吸取了前一個回答的教訓,沒有再背誦文件,而是直接引用了梁縣長解讀文件時的講話:“黨性原則是根本,是不容逾越的底線。而工作能力,是贏得老百姓信任和擁護的重要條件。”
“你的能力強,大問題就能變成小問題;能力弱,小困難也會變成大困難!”
“不管你有這樣的小毛病,那樣的小毛病,隻要堅持一顆紅心向黨,一顆初心為民,將心比心,就一定會收獲得老百姓的真心。”
顧朝陽和楊逸連連點頭。
這是要求村乾部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際上,這個要求又何止限於村支部,擴大到鄉縣市省也是一樣的。
接下來,徐有根又對‘雙推’‘雙帶’型,做了詳細的解釋。
“你們這裡建了黨史館?”
從老支書的口中,顧朝陽發現了一件讓他頗感意外的事情。
“村子重建的時候,鄉裡就決定把我們村兒做為黨史學習教育中心,所以特意修建了黨史館。”
“今年七一的時候,全鄉的紅色教育活動,就是在黨史館舉行的。市裡和縣裡領導,還有其他鄉鎮的領導,也都來參觀學習了呢!”
徐老根頗為自豪地回答道。
“去看看!”顧朝陽頓時來了興趣。
黨史館是一個二層小樓,在寬敞的館廳內,按照黨的重大曆史時期的時間順序,以黨的誕生、開辟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抗日戰爭、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性勝利、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多個版塊,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了黨的光輝曆程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楊逸一邊觀看,一邊暗暗讚歎。
他不是讚歎這個黨史館建得有多好,而是讚歎於梁惟石深刻領會了‘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真正奧義,切實做到了經濟工作與黨建工作的完美統一。
而更讓他讚歎的,是梁惟石對於‘裡子’和‘麵子’工作的處理上,堪稱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絕對值得所有地方領導乾部學習。
一提到‘麵子’,可能有人就會聯想到‘麵子工程’,似乎這個詞充滿了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