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市。
林市長召開了一場各部門會議。
主要議題是,林市長提議在豐城市舉辦一場馬拉鬆比賽。
“各位同誌,我覺得我們豐城市應該舉辦一場馬拉鬆比賽,據我觀察,最近幾年以來,從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開始,陸續興起了舉辦馬拉鬆比賽的風潮。”
“舉辦馬拉鬆比賽好處很多,一是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二是可以吸引遊客,擴大與旅遊收入,三是提高全民參與度,讓普通人也能參與進來,與國家提倡的全民健身不謀而合。”
“像其他的項目,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運動,受場地限製較大,而且有各種規則,很多人都不明白……”
“跑步就不一樣了,誰都能跑,隻不過是快慢的問題。”
“舉辦馬拉鬆比賽,相信很多群眾都會熱情參加的。”
林市長講完話之後。
各部門的負責人紛紛附和。
“沒錯,舉辦一場馬拉鬆比較好。”
“我們豐城市還沒有舉辦過馬拉鬆比賽,第1次舉辦應該辦的熱熱鬨鬨的。”
“我覺得林市長的提議非常好,我支持。”
“我們文體局堅決服從林市長的安排,絕不拖後腿。”
……
林市長看到各部門負責人支持之後,滿意的點點頭。
其實身為一市之長,
隻要他提議,基本上都能通過。
更彆說舉辦馬拉鬆這種投資小收益大的活動了。
“……我們政府經費有限,需要市裡的企業支持……經發局的同誌在嗎?”
“林市長,我在。”
經發局副局長趙成海急忙站起身來。
林市長擺了擺手,讓趙成海坐下:“你們經發局負責聯絡各個企業,看有沒有企業願意自願捐助一些馬拉鬆比賽的用品,比如雨傘,礦泉水,水果,奶製品等,記得千萬不要強求,不能好心辦壞事。”
趙成海立刻說道:“林市長放心,我們絕不強迫。”
“那就好。”
林市長環顧一周:“大家都在說說,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嗎?”
外聯部的負責人站起來:“市長,參加馬拉鬆的人有什麼限製嗎?要不要限製外國人參加?”
“為什麼?”
林市長納悶。
外聯部負責人解釋道:“有一批外國人,特彆是非洲人,他們專門跑國內城市的馬拉鬆比賽,幾乎包攬獎金前三名……相當於我們出錢,讓國外的人占了便宜,國內很多人對此都非常反感。”
“這……”
林市長猶豫了,看向其他人:“你們怎麼想的?”
有人說道:“我覺得應該限製,如果是普通的外國人參加也就算了,關鍵那一批非洲人,專門以此為業,包攬各個城市的獎金,太壞了。”
“我同意,應該限製。”
“我覺得不應該限製,北上廣深舉辦的國際馬拉鬆比賽都沒有限製,我們也應該學習。”
“你都說了人家舉辦的是國際馬拉鬆比賽,我們舉辦國內馬拉鬆比賽不就完了嗎?”
“這樣不太好吧……好不容易舉辦一次馬拉鬆比賽,要弄就弄大的,噱頭就是國際馬拉鬆比賽。”
“我不支持限製國籍,他們有能力跑得快,就讓他們參加,正好也激勵國內的人。”
兩方各執己見。
最後林市長拍板:“那就不限製國籍。”
他考慮的是,豐城市隻是一個三線城市。
如果貿然限製國籍。
在網上引起不好的影響。
他可經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