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三輛中巴車駛入豐收農場。
沈院長、趙愛國等二十多位專家剛下車,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山腳下數十畝的培育池裡,不同品種的水葫蘆分區域種植,每個區域都立著詳細的標識牌。
"沈院長,歡迎各位。"李旭笑著迎上來,他穿著簡單的白襯衫和牛仔褲,看起來不像個科學家,倒像個普通農場主。
趙愛國迫不及待地上前:"李教授,那些能殺福壽螺的水葫蘆..."
"這邊請。"李旭會意地引路,"我們剛好在做對比實驗。"
眾人來到一個露天試驗區。
十幾個透明水箱整齊排列,每個箱子裡都養著數十隻活蹦亂跳的福壽螺。
不同的是,部分水箱中放入了特殊水葫蘆。
"各位請看。"李旭拿起一根長杆,指了指3號水箱,"這是普通水葫蘆,福壽螺活得很好。"
杆子移向5號水箱:"這是我們的水葫蘆,放入才兩天。"
"天啊!"一位女專家驚呼出聲。
5號水箱裡,幾乎所有福壽螺都變成了空殼,而水葫蘆卻長得更加茂盛了。
趙愛國一個箭步衝到水箱前,鼻尖幾乎貼到玻璃上:"這...這分泌物..."
他指著水葫蘆根係上晶瑩的黏液,"是某種特異性毒素?"
李旭笑而不答,帶著眾人來到另一個區域。
這裡模擬了真實的稻田環境,水中除了福壽螺,還有魚蝦、水生昆蟲等。
"最神奇的是它的選擇性。"李旭指著水中遊動的小魚,"半個月的觀察顯示,"滅螺1號"對其他水生生物幾乎零傷害。"
沈院長蹲下身,仔細檢查了一株水葫蘆:"李教授,這葉片厚度...根係結構...絕不是自然進化能產生的。"
回到會議室,農科院的專家們拋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繁殖周期多長?"
"越冬能力如何?"
"會不會產生抗藥性?"
李旭耐心地一一解答:"水葫蘆具有自限性生長特性,當環境中福壽螺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它的繁殖速度會自動減緩..."
趙愛國突然打斷:"李教授,恕我直言,這種精準的生物靶向性,已經超出了常規育種技術的範疇。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盯著李旭,等待這個關鍵答案。
李旭環視眾人,緩緩開口:"各位都知道,福壽螺和水葫蘆都原產於南美洲。在漫長的協同進化中,某些野生水葫蘆確實會分泌抑製福壽螺的物質..."
他走到投影儀前,調出一組數據:"我們通過基因標記和跨物種篩選,放大了這種天然特性,同時加入了生長調控因子。簡單說,這不是創造新功能,而是優化自然界已有的機製。"
這個解釋既專業又留有餘地,既滿足了專家的好奇心,又保守了核心技術秘密。
這也是李旭最近苦心想出來的一個解釋。
他總不能告訴彆人自己有係統吧。
這個解釋很合理。
沈院長和趙愛國交換了一個眼神,心照不宣地點了點頭。
下午,考察團來到附近一個剛治理完成的村莊。
田間地頭,農民們正忙著清理所剩不多的水葫蘆。
"每畝留35株就行。"李旭解釋道,"既可持續防控,又不會泛濫成災。"
周友才老漢正在自家田裡乾活,見到專家團,興奮地跑過來:"領導們看看!我家三畝地,救回來兩畝半!"他指著田角保留的幾簇水葫蘆,"這寶貝疙瘩可靈了,螺子死得乾乾淨淨!"
趙愛國蹲在田埂邊,用手指蘸了蘸田水,放在鼻尖聞了聞:"有股淡淡的草藥香...這水化學指標測過嗎?"
"完全達標。"李旭遞過一份檢測報告,"ph值、重金屬含量、溶解氧...全部符合農田灌溉標準。"
沈院長望著這片重現生機的稻田,感慨萬千:"李教授,你這是救了千萬農民的飯碗啊!"
夕陽西下,考察團準備返程。趙愛國拉著李旭的手不肯放:"李教授,能不能...給我們幾株樣本回去研究?"
李旭笑著說道:"當然可以,水葫蘆已經大規模應用,你們也可以拿回去研究,如果能夠有所改善,最好不過了。"
“太謝謝了。”
趙愛國激動的說道。
……
送走趙教授等人後。
李旭回到池塘。
這裡麵有很多水葫蘆。
水葫蘆已經解決了福壽螺的危機。
按理說,不該繼續在它們身上花費太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