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如果你堅持。"最終,拉赫曼拿出一疊合同,"10年使用權,每年1萬迪拉姆(約合龍國幣2萬元),一次性付清可以打八折,也就是8萬迪拉姆。"
這個價格比顧安預計的便宜得多,顯然政府根本沒把那片沙灘當回事。
他迅速心算了一下,這些代價在他的預算範圍內。
"我接受。"顧安毫不猶豫地說。
拉赫曼顯得很驚訝:"你不討價還價?至少該去看看那塊地吧?"
"我相信政府的描述。"顧安微笑著說,其實他早就考察過那片沙灘了。
辦理手續花了整整一天。
簽字、繳費、蓋章、拍照...當顧安終於拿到那份蓋著沙伯拉土地管理局大紅印章的租賃合同時,夕陽已經西斜。
他小心翼翼地收好文件,這是他用一半積蓄換來的機會,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顧安租了一輛小卡車,載著種子、工具和一些簡易生活用品來到了他的"領地"。
站在沙灘邊緣,眼前的景象確實稱得上荒涼——一片灰白色的沙灘向兩側延伸,與蔚藍的海水相接,沒有任何植被,隻有零星的海鳥在覓食。
但顧安眼中看到的卻是另一幅畫麵:鬱鬱蔥蔥的葫蘆藤爬滿沙灘,碩大的果實中裝滿了寶貴的淡水。
他深吸一口氣,扛起鐵鍬,開始了孤獨的開墾。
第一天,顧安隻做了一件事——劃分種植區。
根據種植手冊,每株葫蘆需要至少3平方米的生長空間。
他測量出約200米長的海岸線,用木樁和繩子劃分出2000個種植點,每個點種植34顆種子以提高成活率。
沙伯拉的太陽毫不留情。即使戴著寬簷帽,塗了厚厚的防曬霜,一天下來顧安的皮膚還是火辣辣地疼。
晚上,他睡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聽著海浪聲,渾身的肌肉都在抗議白天的勞動。
第二天開始真正的種植。
顧安按照手冊指示,先在每個種植點挖一個直徑50厘米、深30厘米的坑,然後在底部鋪上一層特殊的微生物肥料——這是豐收農場隨種子一起寄來的關鍵材料,據說能幫助植物在鹽堿環境中吸收養分。
"這玩意兒聞起來像臭魚爛蝦。"顧安嘟囔著,強忍惡心將黑色膠狀物填入坑中。
接著,他小心地放入34顆種子,覆上10厘米厚的沙土,最後澆上事先準備的淡水——為了保險,他不放心,所以澆了水。
正常情況下是不用澆水的。
工作單調而繁重。
顧安從日出乾到日落,汗水浸透了衣服,又在高溫下迅速蒸發,留下一圈圈白色的鹽漬。
手掌磨出了水泡,腰酸得直不起來,但他不敢停下——種子離開包裝後保存期有限,必須儘快全部種下。
第五天下午,當顧安種下最後一顆種子時,雙手已經顫抖得拿不穩水壺。
他癱坐在沙灘上,望著整齊排列的2000個種植點,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湧上心頭。
6660顆種子,20萬元的投資,三年的積蓄,全部埋在了這片無人看好的沙灘上。
接下來是更緊張的等待期。
顧安每天黎明即起,用自製的滴灌係統為每個種植點澆水。
他像守護新生嬰兒一樣守護著這片沙灘,連睡覺都支著耳朵聽風聲,生怕突如其來的沙暴毀了幼苗。
喜歡我隨手澆水的植物變異了?請大家收藏:()我隨手澆水的植物變異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