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哢哢……”
膨脹的聲音此起彼伏,連成一片。
那些原本纖細的綠色柱子,一寸寸地變得飽滿、圓潤、粗壯。
它們的直徑從不到半米,迅速擴張到一米、一米五……最終,變成了一根根名副其實的、頂天立地的“巨柱”!
前後不過十分鐘,上百株乾癟的仙人掌,全部變成了一個個膀大腰圓的“綠色水塔”,雄偉地矗立在桃山之巔,表麵甚至因為吸飽了水而透出晶瑩的光澤。
水泵還在轟鳴,但地麵已經開始積水,這意味著它們已經“喝飽”了。
李旭下令停止了灌水。
整個山坡一片寂靜,隻剩下人們粗重的喘息聲。
所有人都被這堪比好萊塢特效大片的景象震撼得魂不附體。
張薇走到一株膨脹後的巨人柱前,伸手觸摸,那堅硬的表皮下,傳來一種充滿力量的、沉甸甸的飽脹感。
她仿佛能感受到裡麵儲存著的、數以噸計的生命之水。
李旭走到她身邊,臉上帶著一絲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送往沙漠的希望,已經準備好了。
“張薇,”他開口道,“聯係梁成武,告訴他,豐收農場欠他的那場奇跡,現在要加倍還給他。”
……
與此同時,
南疆沙漠。
梁成武的生活,又回到了那個熟悉的、與乾渴為伴的循環中。
那場轟轟烈烈的“葫蘆事件”之後,他成了小有名氣的“沙漠大叔”。
互聯網的浪潮短暫地湧入他乾涸的生活,帶來了一些關注和微薄的打賞收入。
他學會了用那台舊手機做直播,每天對著鏡頭,展示著自己真實得有些殘酷的沙漠生活。
他會直播如何用渾濁的井水,經過幾道簡陋的過濾,沉澱出一小盆勉強能飲用的水;
他會直播如何在沙地裡尋找一種叫“沙芥”的野菜,那是他為數不多的綠色蔬菜來源;
他也會在夕陽下,坐在土屋門口,對著屏幕那頭的幾千名觀眾,講述著這片土地古老的故事和自己無儘的煩惱。
“家人們,今天的水又見底了,明天得走二十裡地去鎮上拉水……”
“你看這天,一片雲彩都沒有,曬得人能脫層皮。”
他的直播間沒有才藝,沒有搞笑段子,隻有日複一日的真實。
但這份真實,卻吸引了一批固定的粉絲。
他們看著梁成武,就像看著一個與嚴酷自然頑強抗爭的縮影,既心疼又敬佩。
這一天,梁成武正對著鏡頭,展示他剛剛修好的,用來收集珍貴雨水的鐵皮水槽。
直播間的彈幕正熱鬨地滾動著。
“大叔辛苦了!給你刷個小啤酒!”
“這太陽太毒了,大叔注意防暑啊!”
“唉,什麼時候才能下雨啊,看著都渴。”
突然,他的手機屏幕上跳出一個來電顯示,是一個來自東部城市的陌生號碼。
“咦?有電話,家人們稍等一下啊。”梁成武有些納悶,他很少接到外地的電話。
他劃開接聽鍵,開了免提。
“您好,請問是梁成武先生嗎?”一個年輕、禮貌的女聲傳來。
“啊,我是,你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