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後,“鬣狗”的高度已經來到了240公裡,駕駛員麵前的儀表盤裡可以清晰的看到火箭推進的輔燃料箱已經見底,此時的戰機相對於地球正受到慣性影響並將持續處於低軌道狀態。
地麵上的觀眾全程目睹了“鬣狗”進入低軌道的過程,伊戈爾向屏幕另一邊的人們比了一個大拇指,與此同時,屏幕的畫外音裡也傳來了戰機操作係統發出的電子合成音:
“維生係統——運轉正常。”
“rcs反應控製係統)——運轉正常。”
“自動駕駛——已啟動。”
“各位,正如大家所聽到的,‘鬣狗’戰機的操作係統中,集成了先進的人工智能係統。”凱利德的聲音再次響起,他向現場的嘉賓們解釋道,“這套人工智能係統,主要用於輔助駕駛員在近地軌道進行姿態操控。”
“‘鬣狗’戰機的機身上,足足裝配了46門rcs端口,也就是反應控製係統噴口。”凱利德繼續說道,“由於太空中不存在空氣阻力,因此可以使用這些rcs噴口,向任何方向進行推進,從而精確地控製戰機的姿態,保持戰機的飛行穩定。”
“接下來,我們將進行‘鬣狗’戰機的返航操作。”凱利德說完,向伊戈爾發出了返航指令。
“收到返航指令!”伊戈爾的聲音從通訊係統中傳出。熟練地操控著“鬣狗”戰機,調整機身姿態,準備返回地球。
即便是在這個過程裡,“鬣狗”依舊維持著多公裡的時速行進在近地軌道中。待機身調整完畢後,駕駛員重新推動油門閥,戰機開始向地麵緩慢的二次加速。
由於火箭推進器的燃料已經耗儘,因此“鬣狗”戰機隻能以最大巡航速度,也就是520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進行“減速”,以便降低飛行高度,重新進入大氣層。
經過數分鐘的持續“減速”後,“鬣狗”戰機的高度逐漸降低,最終脫離了地球低軌道,開始向大氣層飛行。
隨著“鬣狗”戰機進入大氣層,高速飛行的機身與稀薄的空氣產生了劇烈的摩擦,機身外層的溫度開始急劇上升,發出耀眼的紅光。
地麵上的觀眾們,通過巨型屏幕,看到了“鬣狗”戰機在大氣層中飛行的畫麵。畫麵劇烈晃動,伴隨著陣陣爆鳴聲,仿佛隨時都可能失控。
與升空時淡定自若的狀態相比,此時伊戈爾的麵部表情明顯多了幾分凝重。
雖然“鬣狗”戰機擁有先進的人工智能係統輔助控製,但從軌道速度重返大氣層,仍然是一項極其危險的操作,它需要非常精確的推力和姿態控製,任何一點誤差,都可能導致戰機偏離預定軌道。
“警告,檢測到極端高溫環境,冷卻係統——全功率運轉。”
“距離地麵高度——75公裡”
操作係統的電子合成音不斷彙報著情況,伊戈爾眉頭緊皺,臉上出現了許多汗滴,握著操縱杆的手已經因為極度用力而出現了麻痹的情況,但好在有外骨骼的外力支撐,他才沒有失去對戰機的控製。
最難熬的返程即將結束,艙內的溫度不再繼續升高,而是開始了明顯的下降,稠密的大氣層已經開始吸收機身上灼熱的高溫。屏幕畫麵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抖動,最困難的地方已經挺過去了。
“距離地麵高度——25公裡”
此時的戰機由於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下降速度非常之快。伊戈爾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開始調整機頭方向,從俯衝逐漸變為平飛。在計算好距離後,駕駛員控製推進器進行反衝,在抵達航天中心的正上方時用一記漂亮的甩尾成功懸停在了半空,並用垂降的方式緩慢降落在了地麵。
當起落架上的輪胎觸碰到地麵的一刹那,現場的人群立刻便沸騰了,在親眼目睹這樣一架空天戰機起飛返航的全過程後,又有誰能抑製住激動的心情呢?
駕駛艙蓋自動開合,伊戈爾敏捷的跳下了駕駛艙,像是宣布勝利一般高舉著手裡的頭盔。
看著“鬣狗”機身那原本灰色塗裝上布滿的燒灼斑點,秦風不禁為出走派的技術水平五體投地,連他身邊的韓子軒等人也無一不被眼前這架戰機的性能所折服。他甚至產生一種想法,或許憑靠著“鬣狗”空天戰機,就算外星人真的大舉入侵地球,人類也未嘗不可一戰。
但是此時的秦風卻並不知道,這樣的想法究竟有多麼可笑。
喜歡地球不屈:混沌秩序請大家收藏:()地球不屈:混沌秩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