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曆漫長的星際旅途,跨越三十八萬公裡的真空後,僅僅十六個小時,那艘滿載著希望與鋼鐵翅膀的貨運火箭,終於順利飛抵了月麵,精準地降臨在達朗貝爾采礦基地。
製動火箭的巨大反衝下揚起一片細密的月塵,最終穩穩地停泊在基地那塊被臨時清理出來的簡易著陸平台之上。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的礦工與工程師們,這些在月球嚴酷環境下堅守的人類前沿開拓者,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熱情與好奇。
他們激動地迎接了與火箭一同到來的十幾名年輕的飛行員,這些身著抗荷服、眼神銳利的空中驕子,是他們新的守護者。在低引力的環境中,他們協同合作,動作迅速而高效,攜手卸下了貨倉裡至關重要的“蒼龍”戰機與配套的彈藥物資,然後將這些流線型、充滿力量感的戰機統一遷移到了基地匆忙趕工搭建的臨時機庫之中,為即將到來的可能戰鬥做著最後的準備。
然而,受限於貨運火箭有限的內部容量與嚴苛的載重指標,原本按照標準編製,應該為每一台“蒼龍”戰機都配備的專業後勤維護人員,此刻不得不被大幅削減,僅有少數關鍵技術骨乾隨行。
這意味著,抵達月球的“蒼龍”戰機的日常整備、維護和保養工作,無法完全依賴於專業的機務團隊,而隻能暫時交給達朗貝爾基地那些主要負責礦業設備維護的工程師與機修工。
他們雖然技術紮實,但對“蒼龍”這種尖端空天戰機的複雜係統並不熟悉,隻能代為處理一些基礎的、相對簡單的後勤保障工作,如燃料加注、外部清潔和彈藥掛載。這種人員與任務之間的不對等,預示著未來的維護保障將麵臨嚴峻挑戰,也體現了此次任務的倉促與資源的極端緊張。
儘管學院通過其官方渠道和媒體發言人,曾一再向國際社會強調,此次向月麵及近地軌道部署更多軍事部隊的行為,其唯一且緊迫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防範隨時有可能出現的、來自“九頭蛇”外星文明的戰艦,是為了人類在太空中的共同安全。
然而,在那些親外星勢力,特彆是“求安派”和“服從派”及其潛伏在人類社會各層麵的“有心之人”的惡意煽動下,一股強大的、歪曲事實的輿論洪流迅速在全球範圍內擴散。
許多受其影響或本身立場偏頗的新聞媒體與社交平台,如“寰宇時報”、“星際之聲”以及推特、臉書、抖音等,都存在將“學院”和東方大國這一純粹的防禦性舉動,惡意解讀為“向太空擴張軍事影響力、爭奪星際霸權”的高攻擊性行為。
他們拋出各種聳人聽聞的論調,大肆渲染“新威脅論”,並以此為借口,煽動對中國在月球以及近地軌道區域進行的任何活動進行抵製,聲稱這是“野蠻”且“具有侵略性”的行為,試圖在人類內部製造更大的分裂與對抗。
在“蒼龍”戰機抵達後的第一個月麵日,相對而言,這是一個較為平靜的一天。然而,那種建立在未知與等待之上的平靜,卻比任何喧囂都更令人煎熬。
停泊在近地軌道的其他四艘同級戰艦,它們如同沉默的幽靈,依然沒有出現,也沒有任何明顯的能量波動或機動跡象。達朗貝爾采礦基地的總指揮兼負責人,一位經驗豐富、頭發花白的老礦業工程師,此刻正猶如一個守望者,時刻都等在達朗貝爾基地與天宮站之間的加密通訊頻道前,他的目光緊盯著屏幕,神經緊繃,以便能夠在第一時間內了解任何來自地球或太空的敵人動向,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關乎整個基地數百人生死的決策。
基地的工人們,雖然在短暫的混亂後恢複了礦物資源的生產工作,巨大的質量加速器仍在隆隆作響,將開采出的資源射向天宮站,但“九頭蛇”戰艦那看不見的威脅,依然猶如一團不安的陰雲,沉甸甸地籠罩在他們的上空,壓抑著他們的呼吸,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壓抑的緊張,使得工作效率都比平時低了不少。
新來的飛行員們,這些習慣了地球引力和大氣環境的空中驕子,也還沒完全習慣月球那三分之一的低引力、無空氣環境以及單調的生活。他們正慢慢嘗試與長期生活在月球的礦工們打交道,適應彼此的生活節奏和差異,試圖建立起一種共同抵禦外星威脅的信任。
為了預防那很可能在沒有任何預兆下到來的戰鬥,這支“蒼龍”飛行中隊的隊長,在熟悉了基地情況後立刻就組織了一場非正式的“演習”,在基地附近的平坦月麵區域,檢驗他們在月球低引力、高真空環境下的起飛、機動和作戰是否順利,每一次引擎點火,每一次微小的姿態調整,都顯得格外小心。
就這樣,又一個漫長的月麵日過去,懸停在近地軌道的四艘“九頭蛇”戰艦,依然毫無動靜,它們龐大的艦體在地球的陰影下若隱若現,表麵那層奇異的外殼上,隻有那些仿佛血管般的能量管線,依舊閃耀著微弱的、幽深的光芒,那是其內部係統仍在運轉的唯一跡象。如果不是這一點,說這四艘龐大的外星船隻是死船,估計都會有不少人會毫不猶豫地相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月麵基地的緊張等待不同,天宮站的軌道造船廠內,卻是一片繁忙到極致的景象。工人們,這些人類在太空中的“船醫生”和“鋼鐵裁縫”,幾乎是沒日沒夜地泡在巨大的船塢裡,圍繞著傷痕累累的“鸞鳥”號,加班加點進行著緊急維修工作。
巨大的激光燒蝕痕跡,扭曲的金屬結構,斷裂的管線,都是他們需要處理的傷口。疲憊到極致時,他們甚至沒有時間返回生活艙休息,累了就直接閉上眼睛,利用失重環境,在地板或牆壁上找個地方躺著飄一會兒,短暫地進入淺睡眠。
就連用餐時間,他們也是待在船塢裡,一邊啃著壓縮餅乾或營養膏,一邊用工具修複著艦船,將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到工作中,爭分奪秒地讓“鸞鳥”恢複元氣。
得益於天宮站先進的工程無人機群,這些靈活高效的自動化機器人,以及各種為太空維修特製的便攜工具,它們的幫助極大地提升了效率。不過短短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天宮站的工程師們就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鸞鳥”號主體結構的緊急修複和關鍵係統的基本維護工作。
雖然艦船內部,特彆是那些被激光貫穿、遭受內部爆炸的區域,還有很多地方因為損傷複雜或需要更長時間的徹底修複,而被黃色的警戒線暫時封鎖,禁止人員進入,但至少,這艘剛剛經曆過生死考驗的戰艦,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航行能力和部分武器係統的運作能力,開出去進行一次短程試航,或者在緊急情況下進行有限度的作戰,已經不成問題了,它重新成為了天宮站的守護者。
然而,就在“學院”向月麵達朗貝爾基地增添援軍、人類內部正忙於應對“九頭蛇”威脅和修複自身損失之際,親外星勢力的“求安派”卻在地球上,以一種高調的方式,突然發布了一個具有顛覆性意義的重磅消息。
這個消息並非來自某個國家的官方渠道,而是通過多個國際媒體和社交平台同時引爆。一支由印度、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土耳其等國——這些在“求安派”控製下組成的聯合團隊,成功在印度的海得拉巴空軍基地,試飛了一架由他們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空天戰機。
這架戰機在外形上與阿聯酋與東大的空天戰機都有不小的區彆,但在技術細節上似乎要遜於前者。相關的試飛短視頻與高清圖片,好似病毒般,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全球主要的社交媒體平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發了大量吃瓜群眾的圍觀與熱議,各種猜測、陰謀論、以及對未來科技的驚歎充斥著評論區。
事情持續發酵了數小時後,在強大的輿論壓力和信息無法被壓製的情況下,印度國家官方媒體,作為試飛地所在國很快就下場公開了部分真相,坐實了自主研發的空天戰機確實研製成功並進行了試飛。
喜歡地球不屈:混沌秩序請大家收藏:()地球不屈:混沌秩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