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而精密的準備,整整一星期後,所有的術前工作終於都已嚴絲合縫地完成。蒙蘇裡互助研究所最深處的無菌手術室,彌漫著消毒水的冰冷氣息和高科技設備的嗡鳴聲。
按照既定計劃,米洛什此刻正平穩地躺在那張他已熟悉的手術床上。那張床冰冷而堅硬,卻承載著他四年來的痛苦、絕望與重燃的希望。他仰望著天花板上刺眼的無影燈,等待著這場足以改變他人生的手術的正式開始。
手術室內,氣氛凝重而肅穆。負責輔助林森博士進行手術的資深醫師,小心翼翼地將製作好的生物仿生義體,通過一個透明的、經過多層密封的容器,莊重地端進了手術室。那容器中,液態的生物凝膠輕柔地包裹著兩段仿佛藝術品般的機械造物。米洛什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瞬間停留在那副巧奪天工的義體上,久久沒有挪開。
那並非冰冷的機械,而是融合了仿生肌肉纖維、超導神經束和微型動力係統的生命傑作。它擁有完美流線的金屬骨骼,覆蓋著幾近真實的合成皮膚,甚至能隱約看到其下仿生血管的脈絡。那不僅僅是替代品,更是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肢體。
那是他渴望已久、離他已久的“力量”——一種能夠讓他重新站起來,甚至比以往更加強大的力量。手術床邊,各種連接著米洛什身體表麵的高精度檢測儀器,發出了輕微而規律的嗡鳴聲,其顯示屏上的數據也開始出現細微的變化。他的心跳正在不受控製地加快,身體裡某種名為腎上腺素的激素,正在快速分泌,預示著他內心深處那份難以抑製的激動與緊張。
“不要激動,米洛什,冷靜下來。你現在需要平和的心態來迎接這次手術,這對於手術的成功至關重要。”戴著外科醫用口罩和一身無菌全套手術服的林森博士,聲音沉穩而富有磁性,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權威,此刻卻難得地流露出幾分安慰,“血壓水平要是一直維持這麼高的話,可不利於接下來的手術,明白嗎?過高的血壓會增加出血風險,影響神經接口的穩定性。深呼吸——緩慢而均勻地吸氣,再慢慢呼出,集中注意力,放鬆你的身體。”
米洛什聞言,努力深吸一口氣,那份來自肺部的冰涼,似乎也稍稍平複了他內心的狂瀾。他艱難地將目光從那副充滿誘惑的義體上挪開,轉而望向了頭頂側方,一台造型奇特、卻又散發著未來科技感的機器。
嚴格來說,它也是參與這次手術的重要“成員”——一台大師級的人工智能醫師終端。它的核心處理器正在高速運轉,無數條數據流在透明屏幕上閃爍。它將作為此次手術的“半個指揮”,擁有僅次於林森博士的優先級權限,有責任統籌協調整場手術所有人的節奏與任務,實時監測米洛什的生理數據,並在微秒級彆內向手術團隊提供最優化建議,從而極大減輕林森博士這位主刀者的負擔。
不一會兒,隨著麻醉師熟練地將深度麻醉藥劑緩緩推入米洛什手臂上的靜脈掛瓶,一股暖流迅速傳遍他的全身。米洛什便感到自己的眼皮好似灌了鉛一般,變得千斤沉重,那視線中的無影燈光芒也開始變得模糊、搖曳。
他的嘴巴半張著,似乎還想說什麼,想留下最後一絲清醒的痕跡,卻根本無法發出正常的讀音,喉嚨裡隻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咕噥聲。下一刻,意識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他便徹底昏迷了過去,陷入了深不見底的黑暗。
手術,正式開始。
手術的過程已經完全超出了“複雜”這個概念的範疇,進入了“神跡”的領域。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肢體再造,更是一次對生命極限的挑戰。即使是林森博士這樣在生物科技領域享有盛譽的天才,也是第一次主刀如此難度堪稱地獄級彆的生物仿生義體植入手術,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未知與挑戰,需要極致的精確與耐心。
首先,醫務人員們需要對米洛什那布滿疤痕的殘肢進行清創與塑形。這是一項細致而又殘酷的工作,他們需要移除任何可能影響義體連接的疤痕組織、增生的神經瘤或其他病變,確保連接麵的絕對潔淨。
隨後,他們還要對米洛什殘存的骨骼和軟組織進行修剪和塑形,為後續的骨整合和神經端口預留出最佳的連接位置。光是聽個開頭就已經能讓人感到幾分不適了,那仿佛是對活體進行精密的“雕刻”,可這,還僅僅隻是小小的一步,是這場漫長而艱巨手術的開端。
下一步,在人工智能醫師終端的精準分配與實時引導下,那些經驗豐富的神經外科醫師們,將以微米級的精度,小心翼翼地控製和剝離米洛什腳踝、小腿和手腕、手指處殘留的神經束。這些神經束,宛如錯綜複雜的生命電纜,承載著大腦的指令。他們需要將這些剝離出來的健康神經束,精細地移植到殘肢上特定的、健康的肌肉群中。
這項“神經重排”技術,旨在讓這些肌肉群在收縮時,能夠產生可被未來義體傳感器精準讀取的微弱電信號,從而實現大腦對義體的直觀控製。與此同時,他們還需要為義體手臂的生物層進行微血管重建,通過介入納米機器人和生物誘導劑,在合成皮膚和內部生物組織之間建立起微循環係統,以確保合成皮膚和內部生物組織的長期健康與活性,避免排異,並為接下來的觸覺反饋打下基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完成了殘肢部分的精細工作後,接下來便是骨科專家們的“表演時間”。他們將定製的、由超強度鈦合金製成並具備生物活性塗層的植入體,以毫米不差的精確度,通過微創手術,鑽入米洛什右大腿和左臂的髓腔內。這些植入體如同錨點,將牢固地與米洛什的骨骼生長融合。這個植入體將穿透皮膚,暴露出一個微小的、生物兼容的端口,用於未來直接連接義體,提供無與倫比的穩定性和力量傳導。
以上部分的手術內容完成時,手術室內的時間顯示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個小時。空氣中彌漫著疲憊與緊張,但所有醫護人員的動作依舊精準而高效。然而,截止目前的工作量,他們目前的手術進度,可能都還沒有過半,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神經外科醫師們需要進行更為精密的“神經接口植入”——他們將微型、高密度電極陣列,直接植入到肢體周圍殘留的神經束中。這不僅能夠直接地讀取和刺激神經信號,實現大腦對義體的意念控製,更關鍵的是,它還要確保義體能將壓力、溫度、觸覺等感官信息,通過精密的電刺激,實時反饋回米洛什的大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向通信路徑的建立,讓米洛什的新肢體能夠做到“感受”世界。
一旦涉及到神經方麵的操刀,手術的難度與風險就會呈幾何倍數上升。任何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永久性的神經損傷,甚至無法挽回的悲劇,這要求主刀醫師具備超乎常人的專注和精度。不過好在,有那台大師級的人工智能醫師終端提供實時幫助。它的超高精度傳感器和機械臂,可以在微米級彆上進行操作,輕鬆無壓力地完成這些超精細的神經連接,且分毫沒有影響到周圍脆弱的神經束,極大地降低了人為失誤的風險。
到這一步時,整場漫長而艱巨的手術,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所有的前期準備和內部連接都已完成。醫護人員們在林森博士的示意下,小心翼翼地將那副生物仿生義體從透明的密封容器中抽出。
那兩段完美的肢體,在無影燈下閃爍著未來科技的光澤。他們開始通過預先安置好的骨整合端口,將義體直接與米洛什的骨骼進行物理連接。整個過程好似在給一台精密的機器做維修工作一般,醫生們接著需要將那些微型神經接口芯片和神經手術重排後的肌肉傳感器導線,精確無誤地連接到義體內部的微處理器和控製單元,將米洛什的意誌與鋼鐵的軀殼融為一體。
然後是動力與能源係統的集成。義體內部的微型驅動裝置驅動著人造肌肉纖維的伸縮,這些由先進材料製成的人造肌肉纖維,能夠提供遠超常人的力量、速度和耐力,讓米洛什擁有更強的身體能力。在完成了所有義體內部的調試與組裝後,林森博士親自上前,將連接線接入義體,他將會為義體進行初步的通電測試和神經信號激活,觀察義體的基本反應和神經連接的穩定性。
手術室內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這決定性的一刻。不出所料的是,在林森博士那精準而自信的操作下,檢驗過程絲毫沒有偏差。義體隨著微弱電流的注入,發出了輕微的嗡鳴聲,指尖、腳趾也隨之微微顫動,顯示出完美的響應。手術到這一步,基本可以算是取得了重大成功,米洛什的新生,已然觸手可及。
喜歡地球不屈:混沌秩序請大家收藏:()地球不屈:混沌秩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