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麟前世看過很多這個時代的小說,很多都是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整個國家的發展,當時看的讓人心潮澎湃。
隻要是個有良心的人,回到祖國最貧困的時期,誰都會想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做一些貢獻。
這應該是基本的事情。
李四麟自然也想過,但發現真的很難,中藥是華國本土的瑰寶,這才勉強算是做起來,但也隻是在周邊國家。
其他的就連紡織類現在根本做不到,就說一些經典的服裝吧,其實香江也大都是代加工。
歐美出版型,三天香江就能拿出成品,一個星期就發貨,這一點內陸達不到這個速度,你到不了這個速度人家不買單啊。
技術水平不夠,機械也不達標。
像簡單的成品襯衣總該能做吧,可在和陶冰冰溝通後才發現沒戲。
清河毛呢在國內也算是大的紡織廠了,但現在製約清河進一步發展的其實不是其他方麵,而是原材料。
西域內蒙那邊羊毛的產量遠遠不夠,這和後世沒法比。
襯衣這些純棉的製品也不行啊,說點比較悲哀的數據,1962年全國的縫紉機僅7.5萬台,其中77的成品供應給軍隊。
生產能力不夠!
本身醜國在51年就發布了禁止從華國進口棉布製品,而我國現在使用的標準為蘇標,比起國際標準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技術水平不達標!
出口的長絨棉現在西域那邊還沒有大量種植,完全需要進口,外彙儲備不夠。
說真的,李四麟聽完了李曉敏的話心涼了大半截。
所以他更加重視中藥廠以及現在的化妝品分廠,不過他和沈若雪他們溝通過了。
以現在的情況,未來出口金額最高也就兩千五百萬美刀,再大就不可能了,而且也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情況。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其他的辦法,李四麟準備在這個月底和上麵談一談,有些東西是可以生產出來交給香江進行精加工。
雖然金額不會那麼大,一年加起來最多兩三千萬港紙吧,但有就比沒有強。
當然這些也隻是設想,到底能不能實現也是一個未知數啊。
就在胡思亂想中,李四麟到了中藥廠,門衛依舊是那麼森嚴。
不過也沒有出現那種明明認識李四麟,但他沒拿工作證就不讓進的情況。
這種情況說真的還是有點假,起碼在中藥廠和化妝品廠是這樣的。
這兩個廠子能刷臉的也就那麼三四個人,如果這三四個人還這麼教條的話那就是形式主義。
到了朱光美的辦公室,李四麟真的想進行一下靈魂的碰觸,可這娘們還是膽子小啊。
畢竟這是她的辦公室,時不時的有人來彙報生產情況。
李四麟也隻是想想而已,他也沒有那麼大的膽子。
“香江那邊沒問題吧。”
朱光美聽到李四麟的問話,拿出了最近的賬本,
“今天你要是不來我都要找你去了,香江那邊遭災了你知道嗎?”
現在可不是後世,哪裡出現問題很快全國都知道了。
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收音機也不會報道,他上哪知道去。
“怎麼回事?”
“台風,大雨,死亡近二百人。”
李四麟聽到這個數字也是皺起了眉頭,這麼厲害嗎,看來這情況很嚴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