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一個念頭,李四麟做事不敢說是滴水不漏,但也絕對走到其他人前麵了。
上麵看了報告,也是嗬嗬直笑,就三個字,
“乾的好!”
上麵不一定非得抓多少人,他們要的就是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李四麟正好做到這一點了。
當然他做的還不光這一點,過萬的待業青年,這麼待下去也不是事啊,
為什麼幾年後會有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那就是城裡沒法安置這麼多待業青年,隻能這樣了。
而且其實這個運動在五十年代末期就開始了,最初的時候是自願墾荒,這個是真的自願。
到六十年代初,已經有了常規化安置,但到了幾年後才是真正的大規模。
李四麟知道這麼狠打下去肯定不是最好的辦法,現在正好烽台那邊修建化工廠,每天需要大量的臨時工。
一開始烽台那邊想全歸他們,那怎麼行。
你烽台的人有活乾了,也就是有飯吃了,那東城這邊咋辦。
因為這件事他沒少和烽台那邊吵架,最後把他惹急了直接放下一句話,
“你們要還這樣,我可就找人了,反正軍區也不是沒有閒人。”
一句話讓烽台的人老實許多,真要是交給軍區,彆管什麼烽台和東城,誰也撈不著。
在吵了幾天後決定一家一半,每天大概需要二百人,那東城自留下一百個人的名額。
其實也給不了多少錢,一天也就一塊錢,外加管兩頓飯,但活可不少。
但這對於這些無所事事的年輕人而言也不少了,起碼不在家蹭吃蹭喝,還能拿回去點。
李四麟和趙區商量了一下,科院和區裡一邊出一輛解放車,早上將人拉去,晚上拉回來。
油錢肯定是區裡負責了,趙區這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彆看隻有一百人,現在解決一百人是一百人啊,東城人口密集,待業的人太多,趙區都要愁死了。
他們也商量了一下,每一個星期由一個街道組織人,這也勉強算是不偏不倚。
街道的人肯定也有私心,但起碼得說得過去。
他還在努力的給這些人想辦法,但真沒多少能乾的活。
和朱光岩說了,他們公用局臨時工多,畢竟整個四九城就屬東城的公用局設備最好,技術最強。
以前公用局都是從當地雇傭臨時工,現在也學著李四麟每次都從東城區帶上十幾個人。
他們是不回來的,一次起碼小半個月,這樣也解決了一部分。
而且如果乾的好的話,也許還有那麼一絲微弱的機會能留下來,哪怕是一個長期的臨時工也行啊。
還是那句話,李四麟就這麼大的能耐了。
他真的有些心力交瘁,每天不斷的奔波在烽台工地,清河監獄,科院,治安處這幾個地方。
那報銷的油票都讓人咧嘴,實在是有些多,但看著他每天的行程,誰也沒有廢話,更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好消息。
喜歡四合院:李家逆子,屢立奇功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李家逆子,屢立奇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