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得是年輕人啊,我早就說大隊長家老三不得了。”
“誌武可是高中生,看來還是得送孩子去讀書啊!”
“拉倒吧,周山家的長偉也是高中生,有個屁用,天天在家閒著,屁事不乾,工都不上,今年要是還分給他家人頭糧,我就要鬨了!”
“就是,我爹氣喘還下地掙自己的人頭糧工分呢,他家周長偉好手好腳,憑啥欠著!”
社員們聊著聊著,話題就扯遠了。
何天跟周誌武幾次調試之後,歇人不歇機器,剩下的玉米很快剝完了。
隻是磨損有些嚴重,何天寫信給傅釗反饋。
沒想到錫柴廠還挺重視這件事,沒多久,廠裡就有人來生產隊,還帶著好幾台新作的脫粒機。
傅釗拿到何天調整過的機器就開始拆。
拆開了對比新拿來的,尋找差距,旁邊還有人忙著記錄。
大隊長又去找了一堆玉米來,給帶隊的餘總工,分發下去,大家一起嘗試剝玉米。
在大隊住了四五天,餘總工敲定了最終成品。
“一切生產事業,還要到實踐中去,才能取得真正的有效成果。”
餘總工帶來調試好的機器,很快投入使用,在周邊生產隊廣受歡迎,成品圖紙也已經上報,即將投入批量生產。
幾位工程師抹一把臉上的汗水,雖然個個都曬黑了,瘦了,但是看到老農們拿到工具提高效率,歡喜感激的樣子,人人都覺得成就感十足。
這是在車間裡獲得任何榮譽都無法代替的。
這是來自勞動人民的認可。
餘總工帶人離開的時候,還從大隊帶走一批芝麻杆和油菜杆。
“要想研究出老百姓急切需要的東西,還得到老百姓中來。”
何天跟傅釗熟悉了,也說起這件事。
“比起玉米脫粒,我們更想要的是小麥脫粒,豫省大地上萬萬畝良田,出產小麥,每年因為脫粒不完善浪費的糧食,不知道能多養活多少家庭。”
周誌武又有了新的想法。
“我感覺隻要把玉米脫粒機放大,用柴油帶動,應該就能做成大型的玉米脫粒機,也能為小麥脫粒,原理都是差不多的。”
傅釗點頭。
“早在三十多年前,國外就有大型脫粒機研發成功,西北農場就有老毛子那邊的大型機器,就是我們的技術還跟不上,需要一點時間。”
餘總工極力邀請周誌武到廠裡去參與新品研發。
“其實我們在實驗室畫再多的圖紙,都不如親自在田間生產勞動的農民有經驗,我們需要你們這些年輕人的腦子。”
周誌武欣然應邀,大隊長一家子喜不自勝。
晚上大隊長媳婦還給何天家裡送了一兜子變蛋。
小麥種下去,社員們又能有幾天假期休整一下了。
何天帶著何野去林子裡打柴,冬天漫長,生火做飯儲備乾菜什麼的,都是個大工程。
不少人家也開始給子女相看親事,有錢沒錢,娶個媳婦好過年。
讓何天意外的是周長偉跟楊梅的婚至今還沒結,她記得早就訂了婚。
周雲來找何天說話。
“楊梅家本來以為周長偉能在縣裡有一份工作,結果等了一個夏天,周長偉一點動靜都沒有不說,他還不肯下地掙工分。”
喜歡年代快穿凡人求生路請大家收藏:()年代快穿凡人求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