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那每月十塊錢,楊舟的日子一定不好過。
這場交談不歡而散。
但是誰也彆想算計何天的錄取通知書,她在知青點思來想去,直接就十年高考一朝恢複,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們,如何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參加考試,團結一心,一套書一整個知青點看,一起湊錢買燈油,白天上工,晚上學習……
把克服萬難,也要學習上進的青年們寫的堅韌不拔,充滿乾勁。
在全國高考火熱的同時,各種矛盾也充斥的時候,這篇文章無疑就是當下最需要的。
不僅被投放到省城日報上,還被全國性的人民報紙選中刊登。
這十年,寫稿是沒有稿費的,但是會有榮譽加持。
何天得到報社回信的同時,本縣本公社,本大隊,全都知道了何天的壯舉,人們在關注這場考試的同時,看到這篇文章,也開始關注何天這位知青中的代表,考試究竟如何。
出名了,萬眾矚目,彆人才不敢輕易搞你。
何天不搞絕地反擊那一套,就要防患於未然,想在對手前麵,把所有可能性掐滅在萌芽狀態。
順利拿到錄取通知書,何天的新一篇文章又準時投向報社。
那就是關於國家恢複高考,是對人才的需求,這個需求,將會是連貫性的,意思就是這次高考過後,肯定會經常有高考的機會,讓沒有被錄取的人不要灰心,繼續努力,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順利考上滬市複旦大學,何天在全縣都掛了名,隨後南郊大隊又陸續有知青考上,村民裡參加考試的有好幾個,但是隻有一個考上師範學校。
女知青這邊楊薇和喬紅都考上了。
拿到錄取通知書,楊薇眼眶都紅了,還有幾個跟她同一屆下鄉但是已經在村裡嫁人的知青來看她。
過去這些人看到楊薇一把年紀,也不肯嫁給當地人,都嘲笑她。
現在隻有她等到了機會,眾人心裡不是滋味,來恭喜的有,來看一眼表達懊悔的也不在少數。
吳玉霞和周海清有些失落,何天把自己的筆記和家裡寄來的課本都留下來。
“高考肯定不止這一次,馬上就是高中畢業生畢業季,要是高考徹底恢複,下一次考試就不遠了,就幾個月,你們抓緊好好準備。”
兩人聞言,覺得很有道理,很快振作起來。
都已經考上大學,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何天與楊薇收拾行李準備先回家一趟。
兩人跟楊舟都是一個街道的。
上次不歡而散之後,楊舟已經很久沒找何天說話了,雖然還在幫著蔣芳,但是比往日沉默不少,在男知青宿舍也不怎麼說話。
這次知道何天就要回去,忍不住找她說話。
“小天,你後頭就走?”
何天點頭。
“舟哥,你不要跟我一起回城嗎?”
楊舟想了想,緩緩搖頭。
“我還不能離開,你讀大學也要三四年,等你大學畢業再說。”
何天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