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點糯。”
原本搬到這種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兩位老人心裡是不得勁的,尤其是漫長的冬天,幾乎哪兒也去不了,什麼都不能乾,對於勞作一輩子的農民來說可太難熬了。
然而所有問題,在麵對豐厚的收獲之後,就不成問題了。
今年老大哥家援助的拖拉機駐地總算能分到一批,車輛迎接回來,何天拿出早就跟老父親研究過的拖拉機驅動,帶動犁耙耕地的計劃。
何二奎跟上頭打過報告,就等著機器的到來。
萬事俱備,拖拉機到了,父女倆興致勃勃,直接把原有的舊犁耙拿出來,用何二奎在修理廠東拚西湊攢下的零件作出鉸鏈。
簡易版的耕地機就這麼做好了。
何二奎當即開著拖拉機在地裡實操,這個草台班子機器就需要兩個人操作了,不僅要有人開拖拉機,還要有個人站在犁耙上掌握方向和深度,防止路上的障礙物等,隨時準備手動輔助。
就這,也比牛馬拉著犁耙耕地效率來的高很多倍。
大半個家屬區的人都去圍觀了,駐地也有不少人在場。
配合運送拖拉機,順便負責教學工作的機械師,彆人叫他段工,是個中年戴酒瓶底眼鏡的男人,看到這一幕饒有興致,他就成了那個跟在拖拉機後麵,站在犁耙上輔助的那位。
到了下午,段工受到啟發,有了彆的思路。
“不知道白城機械廠能不能做出適合拖拉機上用的傳動軸。”
何天一聽有人要專業生產,也來精神了。
“叔,我看做傳動軸,不如專門做一批拖拉機專用的犁耙,專門安裝的那種。”
段工聽著覺得有點意思。
“你有想法?”
何天忙不迭點頭,坐在地頭就掏出皺巴巴的紙筆,開始畫圖。
等一通講解描述過後,段工雙眸晶亮。
“這個想法不錯,這樣拖拉機就能多用途了。”
後來何天才知道,其實這樣的通途在老大哥那邊早就被研發出來投入使用了,隻是還沒有給到這邊。
等透露出來,龍江這邊已經能獨立生產了。
段工還想去白城找機械廠,起身去推算設計圖稿需要的具體參數了。
何天不理解。
“爹,咱們軍區這麼多人,一個人背後起碼四五個家屬,那咱就不能自己開個機械廠嗎?隻生產拖拉機上的犁耙鎬頭,就足以養活整個軍區和家屬區了吧?”
這話說的沒毛病,但是前期需要的投入太大了。
“而且那個拖拉機,我們完全可以自己生產嘛,拆幾台看看,又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