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段時間會到一架戰鬥機,原先是德國產的,抗戰的時候被老江買過來,讓我們給打下來,修修補補用了這麼多年,也差不多該報廢了,最後發揮一點餘熱,你看行不行?”
何天忙不迭點頭。
“我在朝鮮戰場,看過老美的飛機,戰爭是最好的科技催化劑,二戰時期的德國有最好的飛機,很多家底都沒來得及拿出來。
戰敗後被抄家,老蘇就拿人家的錢和物,更多的科學家,機械人才還有造好的飛機武器圖紙啥的,都被老美拿走了,我在朝鮮研究過他們的飛機,絕對沒問題。”
段工欣慰。
“小天,你在機械這方麵有著無可比擬的天賦,一定要好好運用,我估計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會很艱難。”
何天點頭。
她就一個人,一個腦袋一雙手,無論困難還是容易,她能做的有限,儘力去做,愛崗敬業,就是愛國,人人都這樣,多大的難關也能熬過去。
但是何天沒想到,這難關也太難了。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三十億的債務。
小米加步槍在美方的飛機大炮麵前顯然是不行的,自己沒有兵工廠,隻能找老蘇采購武器裝備,三十億的武器裝備原本說是援助,可要是真翻臉,那就是債務了。
感受到對方態度的變化,組織上火速集結人手,果斷開始搞自己的兵工產業。
飛機送過來的同時,還有全國各地十五名工程師。
這年頭的工程師,隻要是安裝發動機的機械,大家都能涉獵一二,原理是差不多的,拆開研究一二,不在話下。
拆解之後,何天把每一步都數據化,做好編號排好順序,所有理工科看到這些筆記,就能對戰鬥機的情況有個直觀地了解。
除了戰鬥機,還有汽車,卡車,坦克,這些大家夥在何天眼裡,也跟拖拉機,大型收割機差不多,都是鐵疙瘩。
隻要把內部構造數據化,就很好理解了。
好比買很多東西,如何合理利用手中錢款一樣。
飛行原理是固定的,如何改變參數,讓參數之間相互影響製衡,最後彙總,達成飛行原理這個關門理論,就是所有工程師要做的。
這期間,還要考慮節能,增強動力,簡化操作步驟,攜帶彈藥的便攜性,殺傷力,速度等等。
段工提出線條改寫,這段時間國際上最有名的就是以遊隼的線條為原型研發出來的破壞者轟炸機。
在戰鬥機上作出類似的改變,就能節約不少能源。
何天這邊提出用冷卻液為發動機降溫減負,也是提高性能的。
工程師們開動腦筋,幾乎人人都有合理的可行性方案。
最終彙總成一張圖紙的時候,無人區軍工廠也可以投入生產。
經過組織上的批準,儘管經費有點困難,但整個工廠所有人熱情高漲。
建造建國後第一架自主研發的戰鬥機,在座眾人有一個算一個,以後,未來,都要寫在開國史書第一頁的。
1955年底,第一架自主研發的戰鬥機,在大西北無人區上空試飛。
從祖國少得可憐的空軍戰隊抽調了最精銳的飛行員組成試飛大隊,及時趕到。
所有工程師們心揪在一起,何天一遍又一遍的算著戰鬥機的安全性能,飛行數據,確保了安然無恙之後,還不放心,又找來隊裡的數學教授,給他一串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