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滬市總籠著層朦朧水霧,雲錦閣鄉村分社的木質長廊上,楊垚靈將外婆織的藍印花布窗簾係好,細密的雨絲趁機飄進來,沾濕了案頭未乾的設計稿。三個月前搶救室外撕心裂肺的哭喊猶在耳畔,此刻看著外婆坐在繡架前教孩子們穿針引線,她摩挲著旗袍暗袋裡的銀頂針,終於能安心地長舒一口氣。
“垚靈姐姐!”紮羊角辮的小女孩舉著歪歪扭扭的繡帕跑過來,“我繡的蝴蝶翅膀總是對不上!”楊垚靈蹲下身子,指尖拂過布料上歪斜的針腳,忽然想起自己初次學繡時,外婆也是這樣不厭其煩地糾正她。
“要像這樣,順著紋路走。”她握著孩子的手,銀針在素絹上劃出流暢的弧線,“就像小溪順著山勢流淌,蝴蝶翅膀的花紋也有自己的‘山路’呢。”小女孩似懂非懂地點頭,遠處傳來林敘白與教育機構代表的交談聲,偶爾夾雜著外婆爽朗的笑聲。
手機在口袋裡震動,是國際時尚雜誌《vogue》的專訪邀約。楊垚靈猶豫片刻,將消息設為未讀。自外婆出院後,她推掉了所有商業活動,連巴黎高定時裝周的邀請函都靜靜躺在抽屜深處。她知道,那些璀璨的舞台暫時不屬於自己,此刻更珍貴的,是眼前這份腳踏實地的傳承。
“在躲清閒?”林敘白不知何時走到身後,西裝肩頭洇著雨水的痕跡,“國際非遺保護協會想邀請你去日內瓦分享‘傳統+科技’的設計理念。”他頓了頓,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繡帕上,“當然,如果你想...”
“敘白,你看。”楊垚靈打斷他,指著院子裡嬉鬨的孩子們,“這些孩子眼裡的光,比任何聚光燈都明亮。”她起身將濕透的宣紙挪到乾燥處,“我想先把鄉村分社的課程體係完善,讓更多像他們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知道老祖宗的手藝有多美。”
林敘白輕笑,從公文包裡拿出平板電腦:“巧了,我剛和教育部門談妥合作,準備在全國二十個非遺重鎮建立研學基地。”屏幕上跳出項目計劃書,“每個基地都配備vr設備,孩子們戴上眼鏡,就能‘穿越’到苗寨看銀匠打製頭飾,去蘇州學緙絲...”
楊垚靈的眼睛亮了:“就像把整個非遺世界裝進盒子裡!但...”她突然皺眉,“資金投入太大,單靠集團...”
“所以我找了投資人。”林敘白點開另一個界麵,國際藝術基金會的ogo赫然在目,“他們看重的不僅是商業價值,更認可我們‘讓非遺活在當下’的理念。”他握住她的手,“垚靈,你總說傳承不是固守,而是讓傳統與時代共舞。現在,是時候邁出這一步了。”
雨不知何時停了,斜陽穿透雲層灑在繡架上。外婆戴著老花鏡,正手把手教幾個年輕人繡苗繡中的“雙鳳朝陽”紋樣。楊垚靈走過去,發現她們用的不是普通絲線,而是混紡著發光纖維的新型材料。
“這是實驗室新研發的?”她拿起絲線,在光線折射下,絲線竟泛起類似螢火蟲的微光。外婆得意地笑:“是那個戴眼鏡的小夥子送來的,說讓老手藝也趕趕時髦!”it的材料團隊合作開發的,白天吸收光能,夜晚就能持續發光12小時。”他指著牆上的設計圖,“我設想用這種絲線繡製夜光風箏,讓孩子們在田野裡放飛時,就像點亮了銀河。”
楊垚靈的心跳陡然加快。這個想法,與她構思已久的“非遺星空計劃”不謀而合——用現代科技重現傳統節慶的璀璨場景,讓年輕人在沉浸式體驗中愛上古老技藝。她突然抓住林敘白的手腕:“我們可以在每個研學基地舉辦‘非遺夜宴’!用全息投影還原廟會,讓孩子們穿著發光的傳統服飾...”
“再用無人機組成各種紋樣的天幕!”林敘白接過話頭,兩人對視一眼,眼中皆是難以抑製的興奮。外婆看著他們手舞足蹈的模樣,笑著搖頭:“年輕人啊,想法比我的繡線還亂。”話雖如此,卻悄悄把新絲線收進繡籃,準備研究新的針法。
接下來的日子,雲錦閣鄉村分社變成了創意孵化場。白天,楊垚靈和外婆帶著孩子們研習傳統針法;深夜,她與林敘白連線海外團隊,討論科技與工藝的融合方案。有次調試全息投影設備到淩晨,林敘白發現她靠在繡架上睡著,發梢沾著絲線,睫毛在燈光下投下細碎的影。他輕手輕腳地披上外套,卻被她突然抓住手腕。
“敘白,我夢見太奶奶了。”她聲音帶著剛睡醒的沙啞,“她站在一片發光的繡品中間,說我們走的路是對的。”林敘白將她摟進懷裡,窗外的蟬鳴聲中,遠處實驗室的燈光依然亮著,那是團隊在測試新型刺繡機器人——不是取代繡娘,而是輔助完成重複工序,讓匠人能將更多精力放在創意設計上。
兩個月後,首個“非遺星空研學基地”在黔東南落成。開幕式那晚,上萬名遊客湧入苗寨,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吊腳樓外牆投射著動態苗繡紋樣,穿著發光百褶裙的少女在蘆笙聲中起舞,無人機組成的“蝴蝶媽媽”圖騰在夜空中盤旋。楊垚靈站在觀景台上,身旁是戴著智能翻譯設備的外國友人,他們通過ar眼鏡,能實時看到每個紋樣背後的傳說故事。
“這是我見過最酷的文化傳承!”某科技公司ceo激動地握著林敘白的手,“我們願意提供技術支持,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全球!”楊垚靈望著人群中笑得合不攏嘴的外婆,突然想起小時候聽的童謠:“千根線,萬根線,繡出日月和山川。”此刻,他們正用科技這根“新線”,與傳統的“千絲萬縷”交織出更壯闊的畫卷。
返程的車上,林敘白遞給她一個禮盒。打開的瞬間,楊垚靈捂住嘴——那是用新型材料製成的銀頂針,表麵蝕刻著苗寨的圖騰,內側刻著“垚靈·敘白”。“這是用3d打印還原你外婆的頂針造型,”他將頂針戴在她指尖,“以後,我們一起繡更大的天地。”
夕陽將車窗染成金色,楊垚靈靠在他肩頭,手機彈出新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來邀請,希望他們在世界非遺大會上做主題演講。她笑著將手機塞進包裡,窗外,連綿的青山間,幾座新建的研學基地正拔地而起,像散落在大地上的星星。在傳承的長路上,他們終於明白,所謂薪火相傳,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讓每個時代的智慧,都能在碰撞中迸發新的光芒。
喜歡情絲纏繞的時光請大家收藏:()情絲纏繞的時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