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裡到家裡的時間要四十分鐘,有三輪車,路上耽誤的時間則減半,期間鐘喬早就餓了,隨便找了一家燒餅鋪,買了兩塊肉餅墊補。
鐘父在前頭開車。
小三輪是從錢嫂家借的,據說還是她兒子結婚時撐場麵用的,已經有些年頭了。
鐘喬在三輪車上邊吃燒餅邊吹著冷風。
新鮮出爐的燒餅比火還燙,卻實在酥脆,放到嘴裡,還能聽到表皮被牙齒一碰,就脆裂的聲音。
香到沒邊。
鐘喬握著手中的錢袋,隻覺前途一片光明。
現在是76年代,80年代末,這會買米麵糧油都得用票,等到了83年,部分地區對“票”的把控不再嚴格,那麼,藏在其中的商機便來了。
裹挾著時代變遷,發展越快,則發財的機會就越大。
鐘喬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打算先攢錢,後分家,如果能抓住一個好時機,鐘家就能在這個時代順勢而起。
人手頭隻要有了錢,很多無能為力的事情就會有了話語權,及解決的能力。
揣著第一桶金,兩人回到了大院。
鐘母守在門口,不知是等了多久,大老遠聽到小三輪的聲音,就出門迎接。
“回來了。”鐘母將鐘喬扶下車,問道,“怎麼樣了?今天生意還可以嗎?”
鐘喬笑了笑不說話。
鐘母瞥了一眼三輪車的黑布,以為是沒賣出去,不由柔聲安慰:“沒事,這也是頭一遭,沒人買再正常不過了,咱們慢慢來。”
就在這時,鐘喬把袖口處藏著的錢袋往下一放,吊在鐘母麵前,晃晃悠悠,沉甸甸的。
“媽,你看這是什麼?”
鐘母一怔,接過,打開。
裡麵裝了數枚硬幣,還有一張百元大鈔,粗略一算,應該有兩百左右。
要知道鐘喬當初在廠裡是三級工,一個月工資也就那些,鐘喬他們這一天開張,居然就賺了一個月的工資。
“這些都是你爸那些東西賣出去的錢嗎?”鐘母瞠目結舌。
鐘喬點頭:“當然。”
鐘母更加驚訝。
鐘父少年時學來的手藝,不過是會些簡單的家居和編織,居然還能賺這麼多錢?加上每個月從香港寄過來的錢,他們家可以活得相當滋潤了。
“都是喬喬想出來的辦法。”鐘父由衷稱讚,“要不是她想出來的好點子,就我那手藝,就算賣竹籃賣到死,也賺不到這些錢。”
鐘母很是好奇:“喬喬,你以前大學專業是文科,好像沒學過設計呀,你是從哪曉得這些東西的。”
鐘喬一怔。
上輩子她的專業是文科,兼修心理學,至於那些設計圖,自然不是靠她的腦子想出來的,而是借用了九零年代的設計,編織竹籃的手法亦是現代改良版的。
她自然不能承認,隻好隨口胡謅。
“哦,這是我做夢夢見的,覺得好玩就隨手畫下來了,再加上爸的手藝好,我就想到兩者結合了,沒想到第一次就賣這樣好。”
鐘父和鐘母對視,明顯不大相信,但鐘喬這番話實在沒有辦法解釋,他們半信半疑的接受了,倒也沒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