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地、月三者連線成直角且月球在太陽以東時,朝向地球的月麵有一半被照亮,形如半圓,叫上弦月。
三者連線成直角且月球在太陽西麵時,朝向地球的月麵隻有一半被照亮,則被稱為下弦月。
上弦月一般出現在農曆初七初八,隻不過不是特彆在意月相的時候,蛾眉月也被統稱為上弦月,時間上大概就是農曆大約初二到初八九。
而清明節4月5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
但是天空上原本應該是上弦月的月亮,此時卻是下弦月。
聽著紀梔葉的話,顧硯和齊長生也反應過來。
這天上明晃晃的月亮,其實就是其中破局關鍵,隻不過平時人都不會注意這麼多。
最多隻會奇怪明明下雨,為什麼天上沒有烏雲。
劉晨剛則根本不知道這群人在討論什麼,聽就完事了。
“怎麼,難道我們現在是在世界的另一麵麼?”齊長生戲謔道。
這可不是看鏡子,而是真的是反的。
“這鬼蜮真有這麼大能耐,早該毀滅世界了。”顧硯說道。
他們一定還在同一個世界,隻不過有那麼一些不同。
“或許......”
紀梔葉撿起一截已經掉落的枯樹枝,先是畫了一個圓,又從中間劃了一條線。
“假設這是月亮。”
隨後她又在圈之外的上半部分畫了半個圓,和一個圓點,“假設這個半圓是外麵的世界,這個小點代表我們進入的地方,然後我們再把這半個圓旋轉180度。”
紀梔葉再次揮動樹枝,在下半部分畫出旋轉過的半圓和點。
此時兩個小點中間連線,可以經過兩個半圓形成的圓的中心點。
而處在最中央的月亮,兩邊看起來就是。
一明一暗。
一暗一明。
“我想我們應該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就像被拆分出來了兩部分一樣。”
“一部分仍在原來的地方,另一部分則進入了我們現在這個混亂的鬼蜮。”
“我們在鬼蜮的所觀所感會傳遞給仍在原來世界的自己,那一部分的思維通過我們所見發出信號,讓我們做出行動。”
“但是我們的動作方向是相反的......”紀梔葉說道。
“這不對,旋轉並不會改變行動方向,除非......”齊長生開口,“除非水平翻轉或者垂直翻轉。”
“對,所以我們要把旋轉之後的圓再和之最初的圓通過垂直翻轉重合,因為不可能無緣無故多出一個世界,所以兩方地界本質上是重合的。”
隨著翻轉,兩個半圓再次重合,此時這一改變,會他們的思維下達的指令和所做出的行動會形成一個相反的方向。
主體下達的行動方式是向左前方行走,他們在這個世界則會向右前方行走。
這也是為什麼紀梔葉按照記憶中原路返回,但是所到的地方卻完全不同。
雙方所處的地方,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一陰一陽。
當陰陽兩界的自己在某一點交彙的時候,則會被傳送回來。
如果走到了鬼蜮邊界處,則會以該點的反射角的方向再次行動。
除非兩者交彙之地,恰好是他們所推理的源頭埋屍地,否則都會在其中不停徘徊。
知道的這個原理,其實找到源頭並不算太困難,隻需要讓兩者在埋屍地前不交彙,並且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即可。
但是......
“你們誰知道現在自己在哪?”齊長生無奈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