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山,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山脈,巍然矗立於天地之間,高聳入雲,峰嶺如刀削斧鑿,險峻得令人望而生畏。
它被譽為“萬山之祖”,絕非虛名。
傳說在遠古時期,天地初開,混沌未分,祖山便已傲然屹立。
與昆侖山東西遙相呼應,默默承載著歲月的滄桑,靜靜見證著世間的興衰更迭。
宛如一位沉默的智者,俯視著大地的變遷。
祖山的山體雄渾壯闊,好似一條巨龍,盤踞在大地之上,氣勢磅礴,威風凜凜。
山上的岩石經過千萬年風雨的雕琢,呈現出千奇百怪的形態。
有的似仙人指路,姿態優雅;
有的如猛虎嘯天,氣勢逼人;
有的如靈猴望月,俏皮可愛。
山中的植被更是豐富得令人驚歎。
從珍稀的古老樹種到罕見的奇花異草,應有儘有。
尤其是那千年的天女木蘭,世人認定其早已絕跡於世。
卻未曾想,它竟悄然隱匿在祖山的幽深峽穀之中,等待有緣人的發現。
祖山的溪流飛瀑如銀練般懸掛山間,水花四濺,如煙似霧,如夢似幻。山中靈氣濃鬱得觸手可及。
正是這神秘與壯美的交織,使得祖山成為了無數探險者心馳神往的聖地。
在古時,祖山隸屬於燕國。
相傳,那位橫掃六合的秦始皇,也曾踏足此地,尋仙覓蹤,甚至將九鼎之一留在了這裡。
九鼎,乃是大禹治水成功後,集九州青銅所鑄,象征著天下的山川萬物,曆來被視為傳國重器,是權力與國家的象征。
到了周朝,九鼎仍被供奉在宗廟之中。
可隨著周王室的衰落,諸侯國對九鼎虎視眈眈,最終周王室將九鼎沉於泗水,不知所蹤。
秦始皇兼並六國一統天下之後,還曾親自前往泗水,打撈那傳說中的九鼎。
在他看來,九鼎不僅是至高無上的權威象征,更是天命所歸的證明。
雖然泗水之行一無所獲,為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他毅然決定重新鑄造九鼎。
鑄鼎工程規模浩大,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和財力。
九鼎鑄造成功以後,秦始皇在每一尊新鑄的寶鼎中,都隱藏了絕世秘密。
然而,這重新鑄就的九鼎,卻未能如秦始皇所願,為他的統治帶來永恒的穩固。
曆史的車輪無情地轉動著,秦王朝的統治在種種矛盾的激化下,逐漸走向了衰落。
那曾經輝煌無比的九鼎,最終也在亂世的硝煙中,失去蹤跡。
關於秦皇九鼎的最終下落,也成了千古之謎,眾說紛紜。
有人說,它們在秦末的戰亂中遺失或被毀;
也有人說,九鼎被秦始皇帶入了自己的陵墓,作為他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統治的象征。
甚至還有傳言稱,九鼎被深埋在九個不為人知的角落,隻有當世間發生巨變,或是有緣人觸發特定條件,它們才會重現人間。
從鬼界傳聞,秦皇九鼎中有一個“陰陽鼎”,雖然是九個寶鼎中最小的,卻蘊含著神秘莫測的陰陽之力,能攪動天地間的陰陽平衡。
若是能得此重器,便能調動陰陽失衡,逆轉生死輪回。
對於那些癡迷於陰陽之道的商人來說,陰陽鼎散發著致命的誘惑,讓他們在追尋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惜一切代價。
秦始皇當年尋仙到燕國地界,很可能留下了一尊寶鼎。
而“佛光垂照”的異象,據說也是因為寶鼎的寶氣所引。
萬山之祖,秦皇求仙,陰陽寶鼎,佛光垂照……
種種跡象,造就了彪哥的祖山尋寶之行。
不管在祖山中,能不能挖到這陰陽寶鼎,哪怕隻是得到某些重要線索,都不虛此行。
因為它絕非是普通的陰物,無論在陰間還是陽間,都能引發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