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天,張仲景仙師正悠閒地在家品茶讀醫書呢,突然,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位滿臉焦急的家屬就闖了進來,氣喘籲籲地說:“仙師啊,您快去看看吧,我家那口子燒得跟火爐似的,煩躁得不行,眼看人都要燒熟了!”仙師一聽,二話不說,收拾起藥箱,第二天一早就直奔病人家中。
到了病人家,你猜怎麼著?那病人啊,居然背對著牆躺著,一動不動,跟個壁畫似的。仙師心裡頭一樂,暗道:“嘿,這熱勁兒怕是已經撤退了!”但作為一名嚴謹的醫者,他還得再確認確認。於是,他假裝一本正經地摸了摸脈,嘴裡還念叨著:“哎呀,這脈象嘛,還有待觀察啊,不過嘛,看起來是好了大半截了。”
可咱們這位病人呢,聽到仙師來了,愣是一點兒反應沒有,既不翻身也不打招呼,就像是睡著了,哦不對,是“裝睡”了。仙師心裡明鏡似的,這裡頭有貓膩啊!於是,他故意提高音量,清了清嗓子,說:“哎呀,這病啊,看來不輕啊,得好好瞧瞧。”說著,就開始觀察起病人的小動作來。
隻見病人呢,雖然還是背對著牆,但眼睛卻在偷偷瞄著仙師,那眼神兒,就像是偷吃被抓現行的小貓,閃閃爍爍的。更逗的是,仙師每問一句,他就嗯嗯啊啊地回答三句,但每句話都像是被口水噎住了一樣,斷斷續續的,那叫一個“三言三止”。仙師一看這情形,心裡頓時有了數,暗笑:“這家夥,八成是在詐病呢!”
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判斷,仙師又伸出手去,假裝認真地號起脈來。這一號脈啊,學問可大了去了,咱們這位仙師,那可是通過脈象就能讀出人生百態的高手。他一邊號脈,一邊心裡盤算著:“脈象平穩,有力,哪裡像是個重病號?分明就是在裝蒜嘛!”
這時候,病人可能覺得自己演技還挺到位,不自覺地咽了口唾沫,想顯得更虛弱一些。結果,這一咽,正好被仙師逮個正著,心裡頭那個樂啊,簡直是找到了戳穿謊言的最佳證據。
於是,仙師故作深沉地咳嗽了兩聲,然後慢悠悠地說:“哎呀,這病啊,可大可小,不過嘛,看你這脈象,倒像是沒什麼大礙。不過呢,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得給你開一劑猛藥,什麼吐下藥啊,得讓你好好‘吐故納新’一番。還有啊,針灸也得來上幾十上百針,保證你從頭到腳,每個穴位都疏通一遍,這病啊,才能徹底好利索!”
這話一出,病人嚇得差點兒沒從床上蹦起來,心想:“媽呀,這玩笑可開大了,本想裝病偷個懶,這下可好,差點兒把自己整成篩子了!”趕緊翻身坐起,一臉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笑道:“嘿嘿,仙師,您真是神人啊,我這點小伎倆在您麵前根本不夠看啊!其實吧,我就是這兩天累著了,想多休息休息,沒想到讓您這麼大費周章,真是罪過罪過!”
仙師見狀,也是哭笑不得,搖搖頭說:“你啊,也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記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可彆拿健康開玩笑。行了,既然沒事,我就先回了,以後有啥真病假痛的,再來找我吧!”
話說有一天,張仲景仙師的醫館裡,來了一個滿臉疑惑的小弟子,他撓著頭,一臉困惑地問:“師父啊,我聽聞脈象裡還有‘災怪’這一說,這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今天算是問對人了。他捋了捋下巴的長須,笑眯眯地說:“這事兒啊,說來話長,但既然你求知欲這麼旺盛,為師就給你講講吧。來,先給為師泡壺好茶,咱們邊喝邊聊。”
小弟子一聽,立刻屁顛屁顛地去泡茶了。茶泡好後,師徒倆就坐在醫館裡,開始了這場關於“災怪”脈的講解。
張仲景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話說啊,有這麼一個病人,他來找我看病。我一搭脈,嘿,這脈象典型的太陽病嘛,就是那種風寒感冒的脈象。然後呢,我就根據他的脈象和症狀,給他開了個方子,熬了碗湯藥。結果,你猜怎麼著?”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迫不及待地追問:“怎麼著?怎麼著?”
張仲景仙師故意賣了個關子,喝了口茶,才慢悠悠地說:“這病人啊,喝完湯藥沒多久,就像吃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似的,開始大吐特吐,還拉肚子,肚子疼得直打滾。我當時就愣住了,心想:‘這啥情況?我前麵看過的太陽病,可沒這症狀啊!’”
小弟子一聽,也愣住了,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這……這也太奇怪了吧?”
張仲景仙師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是啊,我當時也覺得奇怪,心想這脈象和症狀怎麼突然變異了呢?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災怪’脈嘛。說白了,就是脈象和症狀跟平常不一樣,出現了異常變化。”
小弟子一聽,還是不太明白,又問:“那師父,這災怪脈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為啥會突然出現這種變化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仲景仙師摸了摸小弟子的頭,笑著說:“這事兒啊,原因可多了去了。比如說,這病人以前可能吃過什麼奇怪的藥,或者身體裡有啥潛在的問題沒被發現。這次一得病,這些潛在的問題就爆發了,跟火藥庫被點燃了一樣,於是就出現了這種異常的症狀和脈象。”
小弟子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那師父,這災怪脈是不是很難治啊?”
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關鍵是要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就像打仗一樣,你得知道敵人藏在哪裡,才能一舉殲滅他們。所以啊,遇到這種災怪脈,咱們得仔細詢問病人的病史,認真檢查他的身體,找出病因,才能開出有效的方子。”
話說有一天,一個弟子滿臉疑惑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問道:“師父啊,我聽說脈有陰陽之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您能給我講講不?”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說道:“你這小子,終於對脈診感興趣了啊!來來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咱們得知道,脈的陰陽之分,其實就是根據脈象的特點來劃分的。脈象如果表現得比較宏大、浮在表麵、跳動得快、有動感、滑動順暢,這些啊,咱們就叫它們陽脈。想象一下,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不是感覺一切都充滿了活力?這些陽脈就像是陽光一樣,代表著體內的陽氣充足,氣血運行順暢。”
“反過來呢,如果脈象沉在深處、跳動得慢、澀滯不暢、弦緊有力、微弱難尋,這些啊,就是陰脈了。陰脈就像是陰天一樣,給人一種沉悶、壓抑的感覺。它們代表著體內的陰氣過盛,或者陽氣不足,氣血運行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