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懶洋洋地灑在發黃的醫書上,一群弟子圍坐在張仲景仙師周圍,他的眼神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體內部的秘密。
小弟子一臉好奇地撓了撓頭,提出了一個讓在場眾人都覺得既深奧又有趣的問題:“師父啊,書上說‘翕奄沉名曰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感覺就像是古代密碼,讓人摸不著頭腦。”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那笑容裡藏著千年的智慧與風趣,他緩緩開口,仿佛是要講述一個關於陰陽二神的奇妙故事:“哈哈,小徒啊,你這問題問得好!要想解開這個謎團,咱們得先了解兩位老朋友——陰先生和陽先生。”
“想象一下,陰先生呢,就像是冬夜裡的寒風,冷峻、深沉,代表著一切收斂、靜止的力量;而陽先生呢,則是夏日裡的陽光,熱情、奔放,象征著生發、活躍的氣息。這兩位啊,平時雖然偶爾拌嘴,但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是攜手合作,共同維護著咱們身體的平衡。”
“現在,咱們回到你的問題上來。‘沉為純陰’,就像是陰先生一個人在家,門窗緊閉,氣氛沉悶,整個房間都透著一股子冷靜和深沉;而‘翕為正陽’,則是陽先生登場,他打開了所有的窗戶,讓陽光和新鮮空氣肆意湧入,整個房間都充滿了活力和生機。”
“但是,當這兩位大佬決定握手言和,共同治理咱們的身體時,嘿,奇跡就發生了!這就是‘陰陽和合,故令脈滑’。想象一下,陰先生和陽先生不再是對立的雙方,而是變成了一支和諧的交響樂,他們的能量在血脈中流淌,就像是最順滑的潤滑油,讓脈搏跳動得既有力又流暢,這就是滑脈的由來。”
“滑脈啊,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跑車,嗖嗖地往前衝,既穩又快,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而且啊,這種滑脈不僅僅代表了身體健康,還暗示著體內的陰陽二氣達到了完美的平衡狀態,就像是兩個人在跳恰恰,步伐一致,節奏感十足。”
“至於‘關尺自平’,說的是在中醫脈診中,關部和尺部的脈象也顯得平和自然。關部呢,就像是身體的交通樞紐,連接著上半身和下半身,如果這裡暢通無阻,說明氣血運行良好;尺部呢,則更像是身體的根基,反映著腎氣的強弱。當滑脈出現在這兩個部位時,就意味著咱們的根基穩固,氣血通暢,身體倍兒棒!”
說到這裡,張仲景仙師突然話鋒一轉,幽默感爆棚:“所以啊,小徒,下次你要是再摸到滑脈,彆急著驚訝,想想是不是最近做了什麼好事,讓陰先生和陽先生在你的身體裡開起了派對,慶祝你們的和諧共處呢!”
話說有一天,一個滿臉求知欲的弟子,就像一隻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雞,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星星眼,問道:“仙師啊,我這心裡頭有個大大的問號,就想問問您,那趺陽脈微沉和少陰脈微滑,到底是個啥門道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還挺有求知欲的嘛,於是笑眯眯地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須,開始了他的爆笑講解。
“哎,你問得好啊!這趺陽脈微沉啊,咱們得先從趺陽脈說起。趺陽脈啊,它可不是什麼神秘莫測的外星信號,而是咱們腳上胃經的一個穴位,就在腳背的最高點,你踮起腳尖,摸到的那個凸起的骨頭旁邊,跳動的就是它了。這脈要是微沉呢,就說明你的胃啊,它現在正悠哉遊哉地工作呢,既沒有暴飲暴食的撐得慌,也沒有餓得咕咕叫的空虛感,就像是老板不在,員工們自己摸魚的小日子,那叫一個自在!”
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原來趺陽脈微沉是這麼回事啊,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覺得中醫真是既深奧又有趣。
仙師接著又說:“再來說說這少陰脈微滑。少陰脈啊,它可是個低調的貴族,藏在手腕內側,靠近小指的那條經絡上。這脈要是微滑起來,嘿,那就得注意啦!這滑啊,可不是滑冰場上的那種順滑,而是像個小淘氣,在你指下捉迷藏,一會兒快一會兒慢,還帶點小緊張的感覺。其實啊,這滑脈就像是考試前夜,你心裡頭那個忐忑不安的小兔子,砰砰直跳,但又沒有完全失控。在中醫裡頭,滑脈往往跟濕氣、痰飲這些小夥伴手拉手,所以咱們說,滑者緊之浮名也,就是它既有緊張兮兮的一麵,又有點浮在表麵的意思。這時候啊,你得留心觀察,說不定你的屁股蛋子,哦不對,是股內側,已經開始悄悄冒汗,陰下也變得濕漉漉的了,就像是夏天穿多了褲子,捂得慌一樣。”
話說有一天,一個滿懷求知欲的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眼睛裡閃爍著對中醫知識無限渴望的小星星,就像一隻渴望吃到胡蘿卜的小兔子一樣。他畢恭畢敬地說:“仙師啊,弟子心裡一直有個疑惑,就像被貓爪子撓了一樣癢癢的,不問出來就渾身難受。那個,您能給講講趺陽脈浮而滑,到底是怎麼個道理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仲景仙師一聽,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那笑容仿佛在說:“嘿,小家夥,你可是問對人了!”他捋了捋長長的胡須,那胡須白得發亮,像極了冬日裡第一場雪覆蓋的鬆樹枝,然後緩緩開口:“來來來,讓為師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咱們得明白這趺陽脈是什麼。趺陽脈,就是腳背上的衝陽穴那兒的脈搏,它可是脾胃經的‘小喇叭’,脾胃有啥風吹草動,它都能第一時間廣播出來。現在你說這趺陽脈浮而滑,咱們就分開來看。”
“浮脈呢,就像是水麵上漂著的一片葉子,輕輕一碰就搖搖晃晃的。在中醫的世界裡,浮脈代表著陽,就像是大晴天裡明媚的陽光,照耀著萬物生長。而滑脈呢,那就更有趣了,它像是剛抹上油的滑梯,滑不留手,摸起來那叫一個順暢。滑脈代表著實,就像是肚子裡裝滿了美味佳肴,滿滿當當,富足得很。”
“那麼,當浮脈和滑脈這兩個小家夥手拉手出現在趺陽脈上時,會發生什麼呢?嘿嘿,那場麵可熱鬨了!浮為陽,滑為實,陽實相搏,就像是一場盛大的派對,陽氣和實邪在那裡載歌載舞,好不熱鬨。結果呢,脈搏就跟著一起嗨了起來,跳得那叫一個歡快,數疾得很!這就好比是你在音樂節上,跟著節奏瘋狂搖擺,完全停不下來。”
“但是啊,彆忘了,咱們的身體可不是用來開派對的場所。當衛氣,也就是守護我們身體的‘保安隊長’,它一看這場景,哎呀媽呀,亂了套了!衛氣失度,也就是說,它不知道該咋管理這場混亂的派對了。於是呢,身體就開始出現狀況了。”
“浮滑之脈數疾,發熱汗出,這就是身體在向你發出警告信號了。想象一下,你正在一個超級悶熱的房間裡,空調還壞了,你是不是會熱得滿頭大汗,汗流浹背?同樣的道理,當身體裡的陽氣和實邪亂成一鍋粥時,你也會發熱汗出,那汗水就像是開了閘的洪水,嘩嘩地往外流。”
“這個時候啊,如果還不趕緊想辦法調理,那可就要糟糕了。為啥呢?因為這說明身體的自我調節機製已經快要崩潰了,就像是一台超負荷運轉的電腦,隨時都有可能‘藍屏’死機。所以啊,這種情況就被稱為‘不治’,不是說沒得治了,而是說治療起來會非常棘手,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話說有一天,有個小弟子,他啊,對中醫的脈診那是癡迷得不行,整天就捧著那些古書啃啊啃的,恨不得自己立馬就能成為下一個“張仲景二世”。這不,他又遇到一個難題了,那就是“趺陽脈滑而緊”這到底是咋回事呢?於是,他就跑去找他的偶像——張仲景仙師請教了。
張仲景仙師啊,那可是中醫界的傳奇人物,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簡直就是活神仙一般的存在。小弟子一見到他,那眼睛立馬就亮了起來,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樣。
“仙師啊,弟子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還請您老人家指點迷津啊!”小弟子一臉誠懇地說道。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那笑容裡充滿了智慧和慈祥。“哦?你說說看,是什麼難題把你給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