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仙師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誇張是誇張了點,但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嘛!這時候啊,病人身上雖然有點熱,但那是客熱,就像是客人一樣,來了就走。所以啊,病人會覺得心裡不舒服,睡不著覺,像是有什麼事情堵在心裡一樣。”
小弟子一聽,皺了皺眉頭:“那怎麼辦呢?總不能一直這樣吧?”
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很多醫生啊,這時候就束手無策了。有的呢,還會給病人澆水降溫,就像是澆花一樣。結果呢,客熱是退了,但病人卻又開始打寒戰了,凍得直哆嗦。”
小弟子一聽,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師父,這醫生也太逗了吧!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張仲景仙師歎了口氣:“可不是嘛!這時候啊,病人隻能趕緊蓋上厚厚的被子,希望能出點汗,暖和暖和。結果呢,汗是出了,但頭卻暈得厲害,就像是喝醉了酒一樣。”
小弟子一聽,笑得直拍桌子:“師父,您這說得也太逗了吧!這病人也太可憐了吧!”
張仲景仙師點了點頭:“所以啊,我們中醫看病啊,一定要看清楚病人的脈象和症狀,不能隨便下藥。否則啊,就會像那個醫生一樣,把病人治得越來越糟。”
小弟子一聽,連連點頭:“師父,我明白了!那您說,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遇到這種情況啊,我們就要溫中散寒,就像是給身體裡的士兵們喂飽飯一樣,讓他們有力氣去打仗。同時啊,還要給身體裡的榮血加加溫,讓他們不再凍得縮成一團。這樣一來啊,病人的病就會慢慢好起來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師父,您這說得太好了!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中醫!”
張仲景仙師欣慰地點了點頭:“好啊!隻要你肯下功夫學習啊,以後肯定能成為一代名醫!”
小弟子一臉迷糊地問張仲景仙師:哎呀,師父啊,我這腦袋裡裝滿了十萬個為什麼,今天就想問您一個特燒腦的問題——脈浮而緊,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呢?是不是我脈象一浮一緊,就說明我體內有台洗衣機在工作,正攪和著風和寒呢?
張仲景仙師笑眯眯地捋了捋長髯:哈哈,小徒啊,你這想象力不去寫科幻小說都可惜了!不過呢,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脈診可是門大學問,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脈浮而緊,這脈象就像是你在海邊放風箏,線脈象)被風風邪)吹得高高的,這就是“浮”。而“緊”呢,就像是冬天的冰棍兒,硬邦邦的,摸起來緊繃繃的,這就是寒邪在作祟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弟子瞪著一雙大眼睛,好奇地說:哦~那這麼說,我脈象浮緊,豈不是一邊放風箏,一邊吃冰棍兒,還得擔心彆凍感冒了?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對頭!不過呢,這可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問題,它反映了你的身體正在跟風和寒這兩個調皮鬼打架呢!
咱們中醫說,“風則傷衛,寒則傷榮”。衛氣就像是你的邊防軍,守在皮膚表麵,一旦風吹草動,它就首當其衝。而榮氣呢,更像是你的後勤部隊,負責給身體輸送營養和能量。風和寒這兩個家夥,一個輕飄飄地來,一個冷颼颼地襲,一個傷了你的邊防,一個擾了你的後勤。
小弟子好奇地問:那豈不是我身體裡的小宇宙亂套了?邊防軍和後勤隊都罷工了?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沒那麼誇張,但確實會有點小混亂。這時候,你的骨節啊,就像是被兩個調皮鬼拿去當玩具了,左轉右轉,上掰下摁,自然就“煩疼”了。
所以啊,遇到這種情況,咱們得趕緊采取措施,不能讓這兩個家夥在你身體裡繼續撒野。怎麼辦呢?得“發其汗”,就像給身體洗個熱水澡,讓毛孔張開,把風和寒這兩個不速之客給請出去。
小弟子恍然大悟: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泡溫泉、蒸桑拿了?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嘿,小機靈鬼!雖然原理相似,但咱們還是得靠藥物來輔助,比如麻黃湯之類的,溫經散寒,解表發汗,可不是讓你直接跳溫泉裡去哦!
小弟子又疑惑地問道:哦~那“不可下也”又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說,這時候我不能拉肚子,不然就更虛了?
張仲景仙師又被小弟子逗笑了:哈哈,你這解釋也算是歪打正著。但這裡的“下”,更多是指不能用攻下的藥物,比如大黃之類的,因為它們會讓身體更虛,就像是你本來就餓著肚子,還讓你去跑馬拉鬆,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小徒啊,記住,預防總是勝於治療。要想避免脈浮而緊,就要注意保暖,彆讓風寒有機可乘。還有啊,增強體質也很重要,多鍛煉,合理飲食,讓邊防軍和後勤隊都強壯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抵禦外敵嘛!
小弟子恍然大悟:師父,您這一番講解,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看來,我得把“保溫杯裡泡枸杞”的養生大業提上日程了!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這就對了!不過,記得哦,養生也要適度,彆把自己養成個“養生小達人”卻忘了生活的樂趣。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既要防病於未然,也要享受生活的美好!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