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子聽完,笑得合不攏嘴,連連點頭:“師父,您這課講得太有意思了,我以後一定多觀察,多學習,爭取早日成為像您一樣厲害的中醫大師!”
張仲景仙師欣慰地笑了,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好孩子,有誌氣!記住,中醫之道,在於細心觀察,用心感悟。聲音,隻是我們診斷疾病的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受病人的痛苦,用愛去治愈他們的疾病。隻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中醫大師。”
小弟子蹦躂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眼睛裡閃爍著求知的小星星,一臉認真地問道:“仙師啊,我總是在想,為啥有的人呼吸的時候肩膀會跟著搖來搖去呢?這裡麵是不是有啥大學問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家夥還挺有探索精神嘛!於是,他捋了捋長胡子,笑眯眯地說:“哦,你問這個啊,這可是個有意思的話題。來來來,咱們坐下慢慢聊。”
“息搖肩者,心中堅。”仙師一開口,就拋出了這麼一句專業術語。小弟子一聽,眉頭立馬皺成了個小山丘。仙師一看,樂了,心想:這家夥,看來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啊!
“這麼說吧,小徒啊,你想想看,如果一個人呼吸的時候肩膀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那很可能是因為他心裡頭有啥東西堵得慌,就像是心裡頭裝了個大石頭,沉甸甸的。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兒哦,因為這樣一來,他的呼吸就變得不那麼順暢了,得費老大勁兒才能吸進一口氣,吸進來的氣呢,又因為堵得慌,所以在胸裡頭亂竄,搞得整個人都不舒服。”
小弟子一聽,恍然大悟,點了點頭,心想:原來是這樣啊,那息引胸中上氣者,咳,又是啥意思呢?
仙師一看小弟子那求知若渴的小眼神,就知道他又有問題了。於是,他繼續解釋道:“息引胸中上氣者,咳,這句話說的是啊,如果一個人呼吸的時候,感覺胸裡頭有一股氣直往上衝,衝得他喉嚨癢癢的,忍不住就要咳嗽,那多半是因為他的肺裡頭有啥東西不對勁兒,比如說炎症啊、痰液啊之類的。這時候啊,他的身體就會本能地通過咳嗽這種方式,想把這些東西給咳出來,讓肺裡頭變得乾淨點兒。”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覺得仙師說得真是太有道理了!接著,他又問:“那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又是咋回事兒呢?”
仙師一聽,心想:這家夥,問題還真不少呢!不過,既然他這麼好學,那我就繼續給他講講吧!
“息張口短氣者,說的是一個人呼吸的時候得張著嘴,大口大口地喘氣,好像氣兒不夠用似的。這種情況啊,多半是因為他的肺裡頭功能減弱了,就像是肺這個‘大鼓風機’動力不足了,吸進來的氣兒不夠用,所以就得張著嘴,多吸點兒氣兒進去。這樣一來呢,他的呼吸就變得又淺又短,看起來就像是喘不上氣兒似的。”
“至於肺痿唾沫啊,那就更嚴重了。肺痿啊,說的是肺這個器官因為各種原因變得虛弱不堪,就像是枯萎的花兒一樣。這時候呢,肺裡頭就會產生很多痰液啊、唾沫啊這些東西。這些玩意兒啊,在肺裡頭待著可不舒服了,所以身體就會本能地想把它們給排出來。於是呢,這個人就會不停地吐痰、吐唾沫,看起來就像是口水流個不停似的。”
小弟子一聽,頓時覺得中醫真是太神奇了!他忍不住感歎道:“哎呀媽呀,原來呼吸這事兒裡頭還有這麼多門道啊!我以前還真是沒想到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仙師一聽,哈哈大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說:“小徒啊,中醫這門學問啊,就像是一座大山,咱們一輩子都爬不完呢!不過啊,隻要你肯學、肯鑽,就一定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話說有一天,咱們這位好奇心爆棚的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問:“師父,我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您能告訴我‘吸而微數,其吸促,其吸遠’到底是啥意思嗎?聽起來就像是武俠小說裡的神秘口訣!”
張仲景仙師一聽,嘴角微微上揚,心想:“這小子,又把中醫理論當成武俠小說了。”於是,他捋了捋長長的白胡子,故作神秘地說:“哦,這個問題嘛,可是中醫裡的大學問,你且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啊,‘吸而微數’,說的是一個人吸氣的時候,頻率稍微快了一點,但又不是特彆急促。這種情況,一般說明病邪躲在中焦,也就是咱們肚子那塊兒。如果中焦堵了,實打實的,那就像是家裡廚房下水道堵了一樣,得趕緊疏通,不然水漫金山可咋整?所以啊,這時候得用些猛藥,比如大黃、枳實之類的,給它來個‘大掃除’,病自然就好了。但要是中焦虛了,那就麻煩了,就像是個空蕩蕩的廚房,你再怎麼疏通也沒用,因為裡麵啥也沒有,這就叫‘虛者不治’,得慢慢調養,急不得。”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驚訝地說:“原來中焦這麼重要啊!那‘其吸促’和‘其吸遠’呢?是不是就像武俠小說裡的輕功,吸氣快就是‘草上飛’,吸氣遠就是‘千裡追風’?”
張仲景仙師忍不住笑了,拍了拍小弟子的頭說:“你這小子,想象力倒是挺豐富。不過啊,‘其吸促’說的是吸氣的時候很急促,像是跑步剛停下來,大口大口地喘氣。這種情況,一般是病邪跑到上焦去了,也就是心肺那塊兒。上焦可是人體的‘發動機’,要是這兒出了問題,那可就危險了,得趕緊治療,不然就像汽車發動機故障,車子就得趴窩了。”
“至於‘其吸遠’,那就是吸氣的時候,得使老鼻子勁兒,好像要把氣從腳底吸到頭頂似的。這種情況,一般是病邪跑到下焦去了,也就是肝腎那塊兒。下焦是人體的‘蓄水池’,要是這兒的水流不暢,那整個身體都得受影響。所以啊,‘其吸遠’也是個大問題,得好好調理,不然就像家裡的水管堵了,水用不上,那可咋整?”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撓撓頭說:“師父,您說的這些我都記住了,可是‘呼吸動搖振振者,不可治也’又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說這個人呼吸的時候,全身都在發抖,就像是被點了笑穴一樣?”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大笑,說:“你這小子,真是語出驚人!不過啊,你說的倒也有點道理。呼吸動搖振振,確實是指呼吸的時候,身體在不由自主地抖動。這種情況,說明病邪已經深入骨髓,人體的正氣已經虛弱到了極點,連控製自己身體的能力都沒有了。所以啊,‘不可治也’,並不是說沒法治,而是說治療起來非常困難,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這就像是一座已經快要倒塌的房子,你再去修補它,雖然能暫時穩住,但終究還是難以挽回它的頹勢。”
小弟子一聽,頓時覺得中醫真是博大精深,自己以前真是井底之蛙。他撓撓頭說:“師父,您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原來中醫看病,不僅要看症狀,還要看病因、病位、病性,真是太厲害了!”
張仲景仙師欣慰地點點頭,說:“是啊,中醫看病,就像是偵探破案,需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綜合判斷。不過啊,你也彆太擔心,隻要你肯下功夫,將來也能成為像我一樣厲害的中醫!”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