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小弟子,蹦蹦跳跳地來到了張仲景仙師的草堂前。他手裡拿著一本泛黃的醫書,眉頭緊鎖,仿佛遇到了什麼大難題。
“仙師,仙師!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小張一進門就迫不及待地喊道。
張仲景仙師正悠閒地品著茶,聽到小張的呼喚,微微一笑,放下茶杯,說道:“哦?小徒啊,你又遇到什麼難題了?說來聽聽。”
小弟子走到仙師麵前,恭敬地行了個禮,然後說道:“是這樣的,仙師。我在書上看到關於病溫的描寫,說如果一個人平時體內就有濕氣,然後又得了溫病,這該怎麼治呢?書上說有個方子叫豬苓加黃連牡丹湯,但是具體怎麼配,還有這脈象又是怎麼回事,我完全搞不懂啊!”
張仲景仙師聽罷,哈哈大笑,說道:“小徒啊,你這問題問得好!濕溫之病,確實是個讓人頭疼的家夥。不過彆擔心,今天我就給你講講這個豬苓加黃連牡丹湯,保證讓你聽得明明白白,還能笑出腹肌來!”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刻亮了起來,興奮地說道:“真的嗎?仙師,那您快講快講!”
張仲景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娓娓道來:“首先啊,咱們得明白什麼是濕溫。濕溫呢,就是一個人體內本來就有濕氣,然後又外感了溫熱之邪。這樣一來,濕熱交織,病情就變得複雜了。患者呢,會出現發熱、嘴唇乾裂得像被烤焦了一樣、拉肚子、肚子裡熱得跟火燒似的,還有啊,脈象也會變得又大又快,就像是在跑步機上狂奔的兔子一樣,停不下來。”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還點頭表示讚同。接著,張仲景仙師繼續說道:“這時候啊,咱們就得用豬苓加黃連牡丹湯來對付它。這個方子呢,一共有七味藥:豬苓、茯苓、阿膠、澤瀉、滑石、黃連和牡丹皮。”
小弟子一聽這麼多藥名,有點頭暈,但是仙師接下來的話又讓他精神一振:“彆急彆急,小徒。聽我慢慢道來。豬苓和茯苓啊,它們就像是身體裡的抽水機,能把體內的濕氣給抽走;澤瀉呢,就像是個排水溝,能把這些濕氣順著小便排出去;滑石呢,它滑溜溜的,能讓小便排得更順暢;阿膠呢,它是補血的聖品,能防止因為拉肚子而傷了氣血;黃連啊,它可是個狠角色,能清熱燥濕,就像是給身體裡的火爐澆了一盆冷水;牡丹皮呢,它能涼血活血,讓血液循環更順暢。”
小弟子聽得目瞪口呆,感歎道:“哇!原來這些藥材都有這麼神奇的作用啊!”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繼續說道:“是啊!這些藥材搭配在一起,就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把濕溫之邪給趕出體外。不過呢,配藥也是有講究的。按照古代的計量單位,每味藥都是一兩。但是咱們現在為了方便計算,可以把一兩換算成5克。所以啊,這個方子就是:豬苓5克、茯苓5克、阿膠5克、澤瀉5克、滑石5克、黃連5克、牡丹皮5克。”
小弟子拿出筆和紙,認真地記了下來。然後他又問道:“那仙師,這個方子是怎麼煎的呢?”
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道:“很簡單啦!先把除了阿膠以外的六味藥用四升水大約就是咱們現在說的八瓶礦泉水那麼多)煮,煮到剩下兩升水也就是四瓶礦泉水)的時候,把藥渣撈出來。然後再把阿膠放進去,等阿膠融化了,就可以分成兩份,早晚各喝一份啦!”
小弟子聽完,一拍大腿,笑道:“哈哈!原來這麼簡單啊!仙師,您真是太厲害了!”
張仲景仙師也笑了起來,說道:“小徒啊,中醫的學問可是深似海啊!要想學好它,可得下功夫才行。不過呢,隻要你肯學,我隨時都願意教你哦!”
小弟子連連點頭,感激地說道:“謝謝仙師!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
說到這裡,小弟子突然又想起了什麼,問道:“仙師啊,那脈象的事情您還沒給我細說呢!這個大而數的脈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說道:“脈象啊,它就像是身體的語言,能告訴我們身體內部的狀況。大而數的脈象呢,就是脈搏跳得又粗又快。大啊,就像是咱們吃撐了肚子一樣,鼓鼓的;數呢,就像是咱們跑步跑累了,心跳得飛快。所以啊,當你摸到這種脈象的時候,就要知道患者體內有濕熱之邪在作祟啦!”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感歎道:“原來脈象還有這麼多講究啊!我以前還真是小看它了!”
張仲景仙師拍了拍小張的肩膀,說道:“小徒啊,中醫的世界是博大精深的。要想成為一個好的中醫,不僅要會看病,還要會讀心、會觀察、會思考。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讀懂患者的身體,為他們解除病痛。”
小弟子撓了撓頭,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這心裡頭有個事兒,一直想不通。您看,這如果一個人啊,得了溫病,舌頭紅得像火燒,嗓子眼乾得能冒煙,心裡頭還跟揣了個火爐似的,熱得要命,脈搏跳得跟打鼓一樣快,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得用什麼藥才能搞定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仲景仙師捋著長須,笑眯眯地回答:哎呀,小徒兒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啊!這簡直就是“心火旺盛”的典型症狀嘛!舌頭紅,那是心火在燒;咽乾,那是津液被烤乾了;心中煩熱,脈搏急數,那都是心臟在向你求救呢!不過彆擔心,為師這兒有個方子,專治這種“心裡有把火,燒得慌”的毛病。
小弟子眼睛一亮:師父,快說說,是啥方子?是不是得用什麼珍稀藥材,還得煉丹爐啥的?
張仲景仙師搖頭晃腦地笑道:哈哈,哪兒用得著那麼複雜!咱們這位“心火君”啊,其實挺好哄的。方子名叫“黃連黃芩阿膠甘草湯”,聽著複雜,其實材料簡單得很,就像給心火君準備的一頓“降火大餐”。
小弟子一臉好奇地問道:“降火大餐”?師父,您快細細道來,這“大餐”裡都有些啥?
張仲景仙師慢條斯理地說道:好了,聽好了啊。這方子一共就四味藥:黃連、黃芩、阿膠、甘草。每樣都是一兩。不過啊,咱們現在得把古代的計量單位換算一下,一兩大約等於現在的5克。所以啊,黃連5克、黃芩5克、阿膠5克、甘草5克,這就是咱們今天的“降火套餐”了。
小弟子若有所思道: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兒!那,這“大餐”怎麼做呢?是不是得像炒菜一樣,火候、時間都得掌握好?
張仲景仙師笑得前仰後合:哈哈,你這小子,還真把藥當菜炒了!不過你說得也有幾分道理,這熬藥啊,確實得講究個火候和時間。來來來,為師給你演示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