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子一臉疑惑地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這有個難題,太陽病,就是頭疼得厲害,還發燒,出汗,又怕風,這到底該咋整啊?有沒有啥靈丹妙藥能救救我?
張仲景仙師捋了捋長胡子,笑眯眯地說道:哈哈,小弟子莫急,你這病啊,為師心裡有數。太陽病,頭疼發熱又汗出惡風,這可是桂枝湯的主場啦!來來來,咱們這就揭開桂枝湯的神秘麵紗!
小弟子眼睛一亮:桂枝湯?聽起來好高大上啊!師父,快說說這方子怎麼配?
張仲景仙師拿出紙筆,開始寫方子: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劈)。看這方子,簡單明了,五味藥材,各司其職。
小弟子撓撓頭:師父,這古代的計量單位我老是搞不清,三兩是多少啊?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道:你這小子,三兩換算成現代就是15克啦!為了方便記憶,咱們就約定俗成,古代一兩等於現代5克,這樣算來,桂枝15克、芍藥15克、甘草10克、生薑15克、大棗60克大棗嘛,咱們就算一枚5克好啦)。
小弟子摩拳擦掌道:師父,那我這就去準備藥材,可這藥材怎麼煮啊?
張仲景仙師耐心指導:彆急,聽我細細道來。先把這五味藥材統統放進鍋裡,記得哦,藥材要先洗得乾乾淨淨的,彆帶著泥巴就下鍋了。然後,加上七升水,用小火慢慢熬煮,就像燉老火湯那樣,得有耐心。煮到鍋裡隻剩下三升藥水的時候,就可以關火啦!記得把藥渣過濾掉,隻留藥水。
小弟子一臉認真地問:師父,這藥水得趁熱喝嗎?
張仲景仙師搖搖頭,說道:非也非也,藥水要等到溫度適中再喝,彆太燙也彆太涼,溫溫的最好。而且啊,喝完藥水後,還得再來點小妙招。
小弟子好奇地問:啥妙招啊?師父快告訴我!
張仲景仙師神秘一笑:喝完藥水,趕緊喝上一升多的熱稀粥,這粥啊,就像是藥水的得力助手,能幫藥水更好地發揮作用。然後嘛,再蓋上被子,捂上一會兒,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像小雨點輕輕落在身上那樣,可彆出大汗哦,不然病可除不掉。
小弟子若有所思:原來如此,那要是喝了一次藥就出汗了,病也好了,還用繼續喝嗎?
張仲景仙師點點頭道:對嘍,要是喝了一次藥就出汗病愈,那就不用繼續喝了,剩下的藥就留著備用吧。可要是沒出汗呢,那就得按前麵的方法再來一次。要是還不出汗,那就得縮短喝藥的間隔時間,半天內把三服藥都喝完。病情嚴重的話,更是一天一夜都得喝著藥,時刻觀察病情變化。
小弟子眼睛發光道:師父,這些藥材到底有啥神奇之處啊?快給我講講!
張仲景仙師喝了一口茶,娓娓道來:先說這桂枝吧,它可是個暖寶寶,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讓你的身體從裡到外都暖和起來。芍藥呢,就像個溫柔的護士,能養血斂陰,緩急止痛,幫你把身體的疼痛都安撫住。
小弟子恍然大悟道:哦~那甘草呢?是不是就像個和事佬,調和各種藥材?
張仲景仙師讚許地點點頭:沒錯,甘草就像個老好人,能調和藥性,讓各種藥材都能和睦相處,共同發揮作用。生薑嘛,就像個暖胃的小能手,能溫中止嘔,散寒解表,讓你的胃暖暖的,很舒服。大棗呢,就像個營養小達人,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幫你把身體養得棒棒的。
小弟子一邊認真記錄,一邊問:師父,我記下了,那服藥有啥禁忌嗎?
張仲景仙師嚴肅地說:當然有啦!服藥期間啊,得忌口,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都不能吃。生冷的食物會讓身體更寒,粘滑的食物呢,就像個調皮鬼,會妨礙藥效發揮。肉麵嘛,吃多了容易生痰濕,五辛呢,就是那些辛辣刺激的食物,會發散藥性。酒酪和臭惡之物嘛,就不用說了,對身體肯定沒好處。
小弟子撓了撓頭,問道:師父,這忌口也太多了吧,那我還能吃啥?
張仲景仙師笑眯眯地說:彆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還是可以吃的嘛,比如蔬菜、粥之類的。等病好了,再大吃大喝也不遲啊!
小弟子突然想到了什麼,又問道:師父,你說這桂枝湯是不是包治百病啊?
張仲景仙師哭笑不得,拍了拍小弟子的腦袋:你這小子,又想當然了。桂枝湯雖然好,但也不是萬能的。它主要適用於太陽病的中風證,就是那種頭疼發熱、汗出惡風的症狀。要是其他病啊,還得另尋他方。
小弟子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我還以為有了桂枝湯就天下無敵了呢!
張仲景仙師拍拍他的肩膀:學醫啊,得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彆總想著找什麼靈丹妙藥,最重要的還是辨證施治,對症下藥。
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一臉好奇地問:“仙師啊,我聽說有種太陽病,症狀就是項背僵硬得跟機器人似的,還動不動就出汗,又怕風,這可咋整啊?有沒有啥靈丹妙藥能搞定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