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有個小弟子,一臉懵懂地跑來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總是搞不明白,為啥太陽病先發汗了,卻還是不見好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胡子,笑眯眯地說:“這事兒啊,得從太陽病的本質說起。太陽病啊,就像是咱們身體的大門被風寒給堵住了。你發汗啊,就是想把這扇門打開,讓風寒邪氣跑出去。可是呢,有時候這扇門雖然開了一條縫,但風寒邪氣還是賴著不走,這時候你要是再一股腦兒地給它來個‘下馬威’,比如用瀉藥,那可就糟糕了!”
“為啥呢?”小弟子眨巴著眼睛問。
“因為啊,這時候脈象還是浮的,浮脈就像是水麵上的浮萍,輕輕一碰就晃悠,說明邪氣還在體表呢!你這時候要是給它來個‘裡應外合’,邪氣不但跑不出去,反而會被你逼得更深,病當然就好不了啦!”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道。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該怎麼辦呢?”小弟子恍然大悟,又追問了一句。
“哈哈,彆急,咱們有秘密武器——桂枝湯!”張仲景仙師神秘一笑,從袖子裡掏出了一張藥方。
來來來,咱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神奇的桂枝湯是怎麼製成的吧!
桂枝湯:解表散寒的溫柔小能手
藥材及製配方法:
桂枝:15克去皮)。桂枝啊,就像是身體裡的小火爐,能溫暖我們的經絡,驅散體表的寒氣。它就像是太陽病的“暖寶寶”,讓身體暖和起來,邪氣自然就待不下去了。
芍藥:15克。芍藥呢,就像是身體裡的“和事佬”,它能調和氣血,讓身體裡的氣血運行得更加順暢。在桂枝湯裡,它就像是桂枝的得力助手,一起把邪氣趕出去。
甘草:10克炙)。甘草啊,可是中藥裡的“萬能膠”,它能調和各種藥材的藥性,讓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在這裡,它就像是桂枝和芍藥的“粘合劑”,讓它們更加緊密地合作。
生薑:15克切)。生薑可是個好東西,它能溫中止嘔,散寒解表。在桂枝湯裡,它就像是給身體加了一把火,讓身體裡的寒氣無處遁形。
大棗:12枚劈)。大棗啊,就像是身體裡的“小甜心”,它能補養氣血,讓身體更加強壯。在這裡,它就像是桂枝湯裡的“營養劑”,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來對抗邪氣。
好了,藥材都準備好了,咱們來看看怎麼熬這個桂枝湯吧!
把上麵這些藥材放到鍋裡,加上7升水大約就是7大瓶礦泉水的量),然後開大火煮。等水開了以後,再轉成小火慢慢熬,熬到隻剩下3升水大約就是3大瓶礦泉水的量)就可以了。這時候,把藥渣濾掉,留下藥湯。
藥湯熬好了,咱們該怎麼喝呢?
每次喝1升大約就是1大瓶礦泉水的量),一天喝3次。喝的時候啊,記得要趁熱喝,喝完以後還要蓋上被子捂一會兒,讓身體微微出汗。這個出汗啊,可不能太猛了,要是像水流漓那樣狂出,病可就好不了了。得是那種漐漐的,微似有汗的感覺,才是最好的。
要是喝完一劑就出汗了,病也好了,那就不用再喝了。要是沒出汗,那就再喝一劑,還是按照前麵的方法。要是還不出汗,那就把服藥的時間間隔縮短一點,半天內把三劑都喝完。要是病比較重的話,那就得24小時不間斷地喝,時刻觀察病情變化。
喝桂枝湯期間啊,可得忌口了!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都得遠離。為啥呢?因為這些東西啊,要麼太寒了,要麼太膩了,要麼太刺激了,都會影響桂枝湯的效果。咱們得讓身體專心致誌地對抗邪氣,彆讓這些小東西來搗亂!
說完了桂枝湯,咱們再來聊聊脈象吧!太陽病先發汗不解的時候,脈象還是浮的。那這個浮脈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呢?
浮脈啊,就像是水麵上的浮萍,輕輕一碰就晃悠。它代表的是邪氣還在體表,沒有深入到身體裡麵。這時候啊,咱們就得趕緊用解表的藥,把邪氣趕出去。要是這時候你用瀉藥,那就像是把浮萍按到水底去,邪氣不但跑不出去,反而會被你逼得更深。
所以啊,小徒啊,以後要是遇到太陽病先發汗不解的情況,記得先看看脈象。要是脈象浮的話,那就彆猶豫了,趕緊上桂枝湯吧!
好了,說了這麼多嚴肅的話題,咱們來點輕鬆的吧!咱們來聊聊桂枝湯的“前世今生”吧!
話說啊,桂枝湯可是張仲景仙師的得意之作。它不僅能夠解表散寒,還能調和營衛、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在古代啊,它可是治療太陽病的“不二法門”。
不過呢,你知道嗎?桂枝湯在古代還有個有趣的彆名——“群方之魁”。為啥叫這個名字呢?因為它就像是中藥界的“老大”,能夠帶領其他藥材一起發揮作用。就像是足球隊裡的隊長一樣,能夠帶領隊友們一起贏得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