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小弟子滿臉疑惑,眉頭緊鎖,像是被什麼難題給纏住了。他走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畢恭畢敬地問道:“仙師啊,我這心裡有個疙瘩解不開,就想問問您,那發汗之後如果再發汗,或者發汗後又用了瀉下的藥,這該怎麼處理呢?還有啊,有的人出汗後還喘個不停,但身上又不怎麼熱,這又該怎麼治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長長的白胡子,說:“哎呀,你這問題問得好啊,看來你是真下功夫了。來來來,我給你說道說道。”
仙師清了清嗓子,接著說:“發汗之後如果再發汗,或者發汗後又用了瀉下的藥,這人啊,身體就虛了,不能再給他用桂枝湯了。桂枝湯那是給剛開始感冒、體表還有邪氣的人用的。這時候再用桂枝湯,那就是雪上加霜,身體更受不住了。”
小弟子一聽,恍然大悟,點了點頭。
仙師接著說:“至於那出汗後還喘個不停,但身上又不怎麼熱的人,這是肺裡有熱啊。肺是管呼吸的,肺裡有熱,呼吸就不順暢,就會喘。這時候,得給他用點清熱宣肺的藥,比如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趕緊追問:“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聽起來好厲害啊!這方子怎麼配呢?”
仙師笑了笑,說:“彆急,我這就給你說。麻黃四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二兩,石膏半斤。這方子啊,可是我的得意之作。”
小弟子一聽,趕緊拿出小本本記下來。不過,他轉念一想,這古代的劑量和現代可不一樣啊,於是又問:“仙師,這古代的劑量和現代怎麼換算啊?”
仙師摸了摸小弟子的頭,說:“你這腦子轉得還挺快。古代一兩啊,大約相當於現在的5克。所以,麻黃就是20克,杏仁嘛,你就數五十個杏仁,大約也是20克左右,甘草10克,石膏25克。記住了嗎?”
小弟子連連點頭,說:“記住了記住了,謝謝仙師!”
仙師又說:“這方子啊,得這麼煎。先把麻黃放到水裡煮,煮到水少了一半的時候,把上麵的沫沫去掉,然後再把杏仁、甘草、石膏放進去一起煮。煮到最後,隻剩下兩升水的時候,就可以關火了。把藥渣濾掉,分成兩份,早晚各喝一份。”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說:“仙師,這方子聽起來好複雜啊,不過,我相信按照您的指示,肯定能做出來。”
仙師笑了笑,說:“其實啊,這方子雖然看起來複雜,但每一味藥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
“先說麻黃吧,麻黃可是個猛將,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它就像是一把利劍,能刺破體表的邪氣,讓邪氣隨著汗水排出體外。不過呢,麻黃用多了也會傷身體,所以得和其他藥一起用,才能既治病又不傷身。”
小弟子一聽,連連點頭,說:“原來如此,麻黃真是個好東西,但也得用得恰到好處才行。”
仙師接著說:“再說杏仁吧,杏仁能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它就像是一個溫柔的護士,能照顧肺部的健康,讓肺部的炎症消退,呼吸順暢。而且啊,杏仁還能潤腸通便,幫助身體排出毒素。”
小弟子一聽,眼睛更亮了,說:“杏仁真是個全能選手啊,既能治肺又能治腸。”
仙師笑了笑,說:“還有甘草呢,甘草可是個和事佬,能調和藥性,潤肺止咳。它就像是一個細心的調解員,能平衡各種藥的藥性,讓它們一起發揮作用,但又不會互相衝突。”
小弟子一聽,說:“甘草真是個好幫手啊,能讓大家和睦相處。”
仙師又說:“最後說石膏吧,石膏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它就像是一個清涼的使者,能帶走體內的熱氣,讓身體變得清爽。而且啊,石膏還能除煩止渴,讓人心情愉悅,不再口乾舌燥。”
小弟子一聽,哈哈大笑,說:“石膏真是個貼心的小棉襖啊,既能清熱又能解渴。”
仙師看著小弟子笑得前仰後合,也忍不住笑了,說:“你這小子,還挺會比喻的。不過啊,你可要記住,這方子雖然好,但也不是萬能的。每個人的病情都不一樣,得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藥方。”
小弟子一聽,趕緊收斂了笑容,說:“是,是,弟子記住了。那仙師,這方子適合什麼樣的人用啊?”
仙師說:“這方子啊,適合那種出汗後還喘個不停,但身上又不怎麼熱的人。這種人啊,一般是肺裡有熱,需要清熱宣肺。不過啊,如果身上很熱,出汗很多,那就得另當彆論了。”
小弟子一聽,說:“明白了,明白了。仙師啊,您真是我的救星啊,有了您的指導,我這醫術肯定能突飛猛進。”
仙師笑了笑,說:“你這小子,還挺會拍馬屁的。不過啊,醫術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得下功夫才行。”
小弟子連連點頭,說:“是,是,弟子一定下功夫,不負仙師厚望。”
仙師看著小弟子一臉認真的樣子,滿意地點了點頭,說:“好了,你去吧,按照這方子給人治病吧。記住啊,醫者仁心,一定要用心對待每一個病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