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味藥加在一起,那就是一個治水、溫陽、調和、驅寒的超級戰隊!它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共同對付那些因為傷寒而出汗不渴的病症。”
小弟子一聽,眼睛都亮了:“師父,您這解釋得太生動了!我都忍不住想給這方子點個讚了!”
張仲景仙師一聽,笑得更歡了:“哈哈,點讚就不必了,你要是能把這方子學好,用來治病救人,那就算是給我最大的回報了。”
說完,仙師又補充了一句:“對了,忘了告訴你,古代的一兩大約相當於現代的5克。所以啊,你要是把這方子換算成現代的劑量,那就是茯苓10克、桂枝10克、甘草5克炙)、生薑15克切)。”
小弟子一聽,連忙點頭:“記住了記住了!師父您真是太好了!”
不過啊,咱們這位小弟子可是個愛動腦筋的家夥。他又問了一個問題:“師父啊,您說這傷寒汗出而渴和不渴,是不是跟身體裡的津液有關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嗯,不錯嘛!你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深度。確實啊,傷寒汗出而渴和不渴,跟身體裡的津液有著密切的關係。”
“你想啊,要是身體裡的津液充足,那出汗後自然就不會覺得渴了。就像咱們喝水喝飽了,自然就不想再喝了。但是呢,要是身體裡的津液不足,那出汗後就會覺得口乾舌燥,想喝水了。這就像咱們好久沒喝水了,一看到水就眼饞得很。”
“所以啊,治療傷寒汗出而渴和不渴的病症,關鍵就在於調節身體裡的津液平衡。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湯呢,就是用來乾這個活的。”
小弟子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師父您真是太高明了!”
張仲景仙師一聽,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見了:“哈哈,高明談不上,不過是個老中醫罷了。你要是想學更多東西,那就得好好下功夫了。”
說完,仙師便揮了揮手,讓小弟子下去了。小弟子呢,也是滿心歡喜地離開了。
不過啊,咱們這位小弟子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他回去後,就開始琢磨起這茯苓甘草湯來了。他想啊:“這方子雖然簡單,但是裡麵的藥材可都是個頂個的好東西。要是能把它們的作用都發揮出來,那豈不是能治好更多的病了?”
於是啊,他便開始研究起這方子的各種變化來了。有時候呢,他會加點黃芪進去,增強一下補氣的作用;有時候呢,他又會加點白術進去,加強一下健脾的功效。總之啊,他是把這方子玩得團團轉。
小弟子一臉困惑地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這腦袋裡裝滿了問號,就像被十萬個為什麼附體了一樣。今兒個,我就挑個大個兒的問——要是有人中風了,還發著燒,燒了六七天都沒退,心裡頭還煩躁得跟貓爪撓似的,這該怎麼治呢?
張仲景仙師捋著長髯,微笑道:哈哈,你這小子,問題倒是挺有深度嘛!這事兒啊,咱們得從中醫的角度來聊聊。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還煩,這可是有點複雜了。這時候啊,如果他還口渴想喝水,但一喝就吐,這就叫“水逆”。遇到這種情況,咱們有一劑良方,名曰“五苓散”,那可是我的得意之作哦!
小弟子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五苓散?聽起來就像是武俠小說裡的神丹妙藥!師父,快給我講講,這方子怎麼配,又有啥神奇之處?
張仲景仙師,緩緩道來,語氣中帶著幾分幽默:好,那我就給你細細道來。五苓散啊,就像是廚房裡的大廚,各種藥材搭配得恰到好處,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哦不,是治愈疾病的良方!
首先,咱們得準備這些材料:豬苓18克古代一兩換算成現代5克,那就是三兩六錢啦),澤瀉30克六兩),白術18克三兩六錢),茯苓18克三兩六錢),桂枝12克二兩四錢)。看好了,這每一味藥,可都不是吃素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師父,這些藥材都是乾啥的?聽起來個個都是高手啊!
張仲景仙師,笑得更歡了:哈哈,你說得對!豬苓和澤瀉,那可是利水消腫的高手,它們聯手,就像是給身體裡的水道疏通了一下,讓多餘的水分趕緊排出去,免得在體內搗亂。白術和茯苓呢,則是健脾益氣的老搭檔,它們能讓脾胃這個“後勤部長”更加強壯,更好地運化水濕,不讓水濕成為身體的負擔。至於桂枝嘛,它可是溫陽化氣的暖寶寶,能讓身體的陽氣活躍起來,推動氣血運行,這樣一來,體內的寒氣濕氣自然就無處遁形了。
小弟子恍然大悟,拍手叫好:原來如此!師父,您這方子簡直就是一場身體的“排水大作戰”啊!那,這些藥材是怎麼變成五苓散的呢?
張仲景仙師,神秘一笑:問得好!這些藥材啊,得先洗淨曬乾,然後細細地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服用的時候,取適量用開水衝服就行。記住,這可不是喝咖啡,不用加糖加奶哦!
小弟子模仿喝咖啡的動作,引來一陣笑聲:嘿嘿,師父,我這不是想著讓藥更好喝點嘛!不過話說回來,這五苓散真的那麼靈嗎?
張仲景仙師,正色道:靈不靈,得看對不對症。五苓散對付的就是那種體內水濕泛濫,陽氣不振的情況。就像是一間潮濕陰暗的房間,你得先開窗通風,再除濕,房間才能變得明亮乾燥。人的身體也是一樣,五苓散就是那扇窗,那台除濕機,讓身體恢複平衡,自然就不煩不燥,病痛也就隨之而散了。
小弟子若有所思,突然靈光一閃:師父,那我能不能這麼理解,五苓散就像是身體的“除濕神器”,專門對付那些“濕漉漉”的毛病?
張仲景仙師,大笑道:哈哈,你這比喻,真是絕了!沒錯,五苓散就是那個讓身體告彆“濕”意的超級英雄!不過啊,彆忘了,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情各異,用藥前最好還是找專業醫生把把關哦。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