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小弟子,一臉懵懂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問:“仙師啊,我這心裡頭有個大大的疑惑,就像喉嚨裡卡了個大桃子,不吐不快!我就想問問,為啥咽喉乾燥的人會是個‘不可發汗’的重點保護對象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胡子,說道:“小徒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問得妙,問得呱呱叫!來來來,咱們坐下,泡壺好茶,邊喝邊聊,保證讓你聽完之後,不僅喉嚨舒服,連心肝脾胃腎都跟著樂嗬!”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馬亮了起來,心想:這仙師講課還帶送茶水的?這波操作666啊!於是,兩人便在一棵老槐樹下,開始了這場關於咽喉乾燥與發汗的中醫大冒險。
仙師先是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口氣,然後緩緩說道:“小徒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這咽喉乾燥啊,就好比是秋天的樹葉,缺水缺得厲害,風一吹,沙沙作響,眼看就要凋零了。”
小弟子一聽,立馬點頭如搗蒜:“對對對,我最近就覺得喉嚨跟旱了三個月的大地似的,喝水都不解渴。”
仙師繼續笑道:“所以啊,這時候你要是給它來個發汗療法,那就好比是乾旱的土地上突然來了一場暴雨,表麵上看是滋潤了,但實際上呢?土地吸收不了,水都流走了,反而讓土地更加板結,對吧?”
小弟子撓撓頭,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哦~原來是這樣!那發汗不是能排毒嗎?為啥到了咽喉乾燥這兒就行不通了呢?”
仙師拍了拍小張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小徒啊,排毒也得看時機,看體質。咽喉乾燥的人,體內津液已經不足,這時候再發汗,津液就更少了。津液是啥?那可是咱們身體的潤滑油,少了它,五臟六腑運轉就不靈光了。就好比一輛車,油箱都快空了,你還猛踩油門,這車能不趴窩嗎?”
小弟子一聽,頓時笑出了聲:“哈哈,仙師您這比喻太生動形象了!那我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仙師抿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說:“彆急,小徒,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咽喉乾燥,首先要做的就是滋陰潤燥,比如喝點冰糖雪梨水,吃點百合銀耳羹,都是極好的。另外,還要注意休息,彆熬夜,熬夜可是傷津的大忌。還有啊,保持心情愉悅也很重要,心情不好,肝氣鬱結,也會影響津液的輸布。”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突然眼睛一亮:“仙師,那我是不是可以多吃點水果,比如西瓜、橙子啥的,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仙師哈哈大笑:“小張啊,你這腦袋瓜子轉得挺快嘛!沒錯,水果是好東西,但也得適量,特彆是寒涼性質的水果,吃多了反而傷脾胃,脾胃傷了,津液生化無源,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小弟子一聽,趕緊做了個鬼臉:“得嘞,仙師,我記下了,以後吃水果也得悠著點,不能貪食!”
小弟子,眨巴著那雙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一臉認真地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有個事兒一直搞不明白,您能給我講講不?就是那個淋家不可發汗的事兒,為啥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今兒個是踩上求知欲的火箭了啊!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小徒啊,這事兒啊,說來話長,但咱得長話短說。淋家不可發汗,這可是中醫裡的一個大講究,發汗必便血,這可不是鬨著玩兒的!”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啊?這麼嚴重?那為啥呢?師父您可得給我細細道來!”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彆著急,咱們中醫啊,講究的就是個陰陽平衡,氣血調和。淋家呢,簡單來說,就是那些有淋病的人啊,他們的身體啊,就像是一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沙堡,經不起太大的風浪了。”
“你看啊,淋病這東西,說白了就是濕熱邪氣在體內搗亂,搞得尿道啊、膀胱啊這些地方都不得安寧。這時候呢,你要是非得給淋家發汗,那就相當於給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沙堡再來一波大浪,你說結果會怎樣?”
小弟子撓了撓頭:“那……那肯定會塌唄?”
“對頭!”張仲景仙師豎了個大拇指,“發汗啊,本來是為了把體內的邪氣排出去,但淋家的身體呢,已經虛弱到一定程度了,這時候再發汗,那就是雪上加霜了。氣血啊,它本來就應該乖乖待在它們該待的地方,你這一發汗,氣血亂了套,亂跑一氣,最後呢,就可能跑到尿道裡,跟那些濕熱邪氣勾結在一起,搞出一場大動亂!”
“這一動亂啊,尿道可就遭殃了,粘膜啊、血管啊都可能受到損傷,結果呢,就是便血了。你說這事兒鬨得,本來是想治病,結果病沒治好,反而添了新毛病,這不是得不償失嘛!”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才回過神來:“原來如此啊!師父,您這解釋得太到位了,我這下算是徹底明白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仲景仙師嘿嘿一笑:“明白就好,明白就好!不過啊,小徒,這事兒還沒完呢。中醫啊,講究的是辯證施治,因人而異。雖然淋家不可發汗是個大原則,但也不是絕對的。”
“啊?還有例外?”小張一臉驚訝。
“那當然啦!”張仲景仙師神秘一笑,“你想啊,要是有個淋家呢,他身體雖然虛弱,但邪氣卻特彆囂張,這時候你要是一點汗都不讓他發,那邪氣豈不是要在體內橫著走了?所以啊,有時候呢,咱們也得靈活變通,該發汗的時候還是得發汗,隻不過呢,得悠著點,得用那種比較溫和、比較巧妙的方法來發汗。”
“就像咱們做飯一樣,火候得掌握好,大火猛炒固然快,但有時候小火慢燉才能燉出真滋味。中醫治病啊,也是一樣的道理。”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師父,您這比喻太貼切了!我以後啊,一定得多跟您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