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為什麼能清熱燥濕呢?因為它能入肺經和大腸經啊!肺主宣發肅降嘛,大腸主傳導糟粕嘛。要是肺和大腸的功能失調了,就會導致熱邪內生、濕熱蘊結等症狀。而黃芩呢,就能幫你把肺經和大腸經的熱邪和濕邪都給清除掉!
人參為什麼能大補元氣呢?因為它能入脾經和肺經啊!脾為後天之本嘛,肺主一身之氣嘛。要是脾和肺的功能虛弱了,就會導致氣血不足、精神萎靡等症狀。而人參呢,就能幫你把脾經和肺經的氣血都給補起來!
半夏為什麼能化痰止嘔呢?因為它能入胃經啊!胃主受納和腐熟水穀嘛。要是胃的功能失調了,就會導致痰飲內生、惡心嘔吐等症狀。而半夏呢,就能幫你把胃經的痰飲給化掉,讓你的胃口大開!
甘草為什麼能調和藥性呢?因為它能入十二經啊!也就是說啊,甘草是個全能選手!它能跟各種藥材都能搭配得很好,讓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
生薑為什麼能溫中止嘔呢?因為它能入胃經和脾經啊!胃和脾都喜歡溫暖嘛。要是胃和脾受寒了,就會導致胃寒嘔吐、脾胃虛寒等症狀。而生薑呢,就能幫你把胃和脾的寒氣給驅散掉!
大棗為什麼能補中益氣呢?因為它能入脾經和胃經啊!脾和胃都是負責消化吸收的嘛。要是脾和胃的功能虛弱了,就會導致氣血不足、身體消瘦等症狀。而大棗呢,就能幫你把脾和胃的氣血都給補起來!
芒硝為什麼能攻下實熱呢?因為它能入大腸經啊!大腸是傳導糟粕的嘛。要是大腸裡有實熱和宿便積滯了,就會導致便秘、腹脹等症狀。而芒硝呢,就能幫你把大腸裡的實熱和宿便都給攻下來!
有一天,小弟子一臉懵懂地跑來問:“師父啊,我聽說有人傷寒十三天了,還過經了,然後開始說胡話,這該咋整啊?有沒有啥神奇的方子能救他一命?”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還挺上道兒,知道來找我這個“江湖老中醫”。於是,他故作深沉地捋了捋長胡子,緩緩說道:“這事兒啊,得從傷寒說起。傷寒十三日,過經,還譫語,那是因為體內有熱啊,得用湯藥給他瀉一瀉。不過呢,要是這小便還挺順暢的,按理說大便應該乾結才對,可他偏偏拉肚子,那就說明之前的醫生給他用了丸藥來瀉下,這不是瞎胡鬨嘛!要是他自己就拉肚子,那脈象應該微弱,手腳發涼才對,可他脈象還挺和緩,這就說明他體內其實是實的,得用調胃承氣湯來治。”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調胃承氣湯?這名字聽起來還挺高大上的,師父,快給我講講這方子咋配的,每種藥材都有啥神奇功效?”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心想這小子還真是個好奇寶寶。於是,我開始娓娓道來:“調胃承氣湯啊,這個方子其實挺簡單的,就三味藥:甘草、芒硝、大黃。不過呢,這簡單裡頭可藏著大學問呢!”
“先說甘草吧,這家夥可是中藥裡的‘和事佬’,啥方子都能搭一把手。它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緩急止痛,還能調和藥性,讓方子裡的其他藥材彆那麼‘火爆’,能夠和諧共處。在這裡呢,甘草主要是用來保護脾胃的,畢竟咱們要用大黃來瀉下,脾胃可不能太受傷。”
“再來說說大黃,這家夥可是個‘猛男’,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啥活兒都乾。在調胃承氣湯裡,大黃可是主角兒,它負責把體內的熱邪和積滯給清出去。不過呢,咱們也不能讓它太猛了,得用酒洗一洗,這樣它就能溫和點兒,不會一上來就把人給‘乾趴下’。”
“最後就是芒硝了,這家夥是個‘晶體戰士’,味鹹性寒,能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它在這裡的作用就是幫助大黃把體內的熱邪和積滯給‘融化’掉,然後一起排出體外。不過呢,芒硝這家夥可不能一開始就跟甘草和大黃一起煮,得等它們煮得差不多了,再把芒硝加進去,稍微一煮就行,不然它可就‘化’沒了。”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點頭稱是。於是,張仲景仙師繼續說道:“好啦,現在咱們來說說這個方子咋配吧。甘草二兩換算成現代就是10克),芒硝半斤換算成現代就是25克),大黃四兩換算成現代就是20克)。把這甘草和大黃放到鍋裡,加上三升水換算成現代就是600毫升左右),煮到隻剩下一升水換算成現代就是200毫升左右),然後把藥渣倒掉,再把芒硝加進去,稍微一煮,等到芒硝都化了,這湯藥就算熬好了。”
“喝的時候呢,得一口氣喝完,彆分好幾次喝,不然效果可就不好了。這方子啊,就是用來調和胃氣的,讓胃裡的熱邪和積滯都排出去,這樣人就能舒服多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又亮了:“師父,那喝了這方子,人就能立馬好了嗎?”
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笑道:“哪有那麼快的事兒啊!中藥治病啊,得慢慢來,急不得。這方子啊,隻是把人體內的熱邪和積滯給清出去,讓人能舒服點兒。要想徹底治好病啊,還得靠人自己的正氣來慢慢恢複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弟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然後突然又問道:“師父啊,那要是這人喝了方子還是不好咋辦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這話,差點兒沒笑出來:“你這小子啊,還真是會找茬兒!不過呢,你說得也有道理。要是這人喝了方子還是不好,那就得看看是不是方子用錯了,或者是不是還有其他病沒查出來。所以啊,咱們當醫生的啊,得時刻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輕心。”
說到這裡啊,張仲景仙師突然想起了一個笑話,於是就跟小弟子分享了起來:“你知道嗎?有個病人去看醫生啊,醫生說他得了傷寒,得吃瀉藥。這病人就問啊:‘大夫啊,我這傷寒咋還得吃瀉藥呢?’醫生說:‘你這是熱邪內盛啊,得把熱邪給瀉出去。’這病人一聽就慌了:‘大夫啊,我這身子骨可禁不住瀉啊!’醫生說:‘你放心吧,我給你開的瀉藥可溫和了。’這病人一聽更慌了:‘大夫啊,溫和的瀉藥?那不是得瀉好幾天嗎?!’”
小弟子一聽這個笑話啊,立馬就笑得前仰後合,連眼淚都出來了。張仲景仙師說:“你看啊,這中藥治病啊,有時候就像是這個笑話一樣,得讓人既害怕又期待。害怕的是怕藥太猛了傷身體;期待的是希望能快點兒把病治好。所以啊,咱們當醫生的啊,得把方子開得既有效又溫和才行。”
小弟子一聽這話啊,立馬就豎起了大拇指:“師父啊,你可真是個‘江湖老中醫’啊!不僅醫術高明還能講笑話逗人開心!”
張仲景仙師一聽這話啊,心裡那叫一個美啊!不過呢,他還是得保持點兒形象不能太得意忘形:“好啦好啦!你小子就彆拍馬屁了!快去把調胃承氣湯的方子給我抄一遍吧!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啊你也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