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一個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一臉好奇地問:“仙師仙師,我聽說陽明病脈實這事兒挺玄乎的,您能給我講講這裡麵的門道嗎?”
張仲景仙師捋了捋長胡子,笑眯眯地說:“嘿,小家夥,這事兒說來話長,但咱得簡短精悍地給你說明白。陽明病啊,那可是中醫裡的一大塊頭,脈實呢,就是說這脈象跟敲鼓似的,咚咚咚,特彆有勁兒。但你可彆以為這就是火力全開,身體倍兒棒的表現哦!”
小弟子眨巴眨巴眼睛:“啊?不是嗎?那為啥脈實還不好呢?”
仙師繼續道:“雖然這陽明病的患者可能會出汗,但他們可不覺得熱得難受。這時候,你要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走起路來沉甸甸的,像是背了個大包袱,氣短得厲害,肚子脹得跟個小皮球似的,還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更有趣的是,他們有時候還會覺得身上一陣陣發熱,跟潮水似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這時候啊,咱們就知道,這外麵的病邪快不行了,咱們可以動手攻裡麵的病灶啦!”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哇,這麼神奇!那要怎麼攻呢?”
仙師神秘一笑:“這時候啊,就得請出咱們的大承氣湯啦!不過啊,你得先看看有沒有其他情況。比如說,如果患者汗出得特彆多,還稍微有點發熱、惡寒,那咱們就不能急著用大承氣湯,因為這外麵的病邪還沒清理乾淨呢。要是肚子脹得跟座山似的,但就是不通氣,那咱們可以先用小承氣湯,稍微給胃氣順順氣,彆一下子泄得太猛了。”
小弟子撓了撓頭:“大承氣湯、小承氣湯?這都是啥玩意兒?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仙師哈哈大笑:“彆急彆急,我這就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咱們來說說這大承氣湯。這方子可是個狠角色,專門對付那些腸道裡積存已久的垃圾。方子裡有四位大將:大黃、厚樸、枳實、芒硝。”
“大黃啊,那可是中藥裡的瀉藥之王,酒洗之後更是威力倍增。它一進到身體裡,就像一把利劍,直刺腸道的積滯,把那些頑固的垃圾一掃而空。不過啊,這家夥有點猛,用多了可不好。”
“厚樸呢,就像個大力士,專門負責把腸道撐開,讓那些垃圾有個出路。它炙過之後,藥性更加溫和,不會傷到正氣。”
“枳實啊,這家夥可是個打氣筒,能把腸道裡的氣都給打出來。它炙過之後,藥性更加穩定,能讓腸道裡的氣順暢地流動。”
“最後啊,就是芒硝了。這家夥就像個吸塵器,能把腸道裡的水分都給吸走,讓那些垃圾變得乾燥,更容易被排出。”
“這四味藥啊,一起煮水,先煮厚樸和大黃,煮到一半的時候,把大黃加進去,再煮一會兒,最後把芒硝加進去,稍微煮一下就行。這樣煮出來的湯啊,喝下去之後,腸道裡的垃圾就像被洪水衝刷一樣,一股腦兒地往外衝!”
小弟子聽得目瞪口呆:“這麼厲害!那要多少量呢?”
仙師笑道:“大黃四兩換算成現代就是20克),厚樸半斤換算成現代就是25克),枳實五枚這個嘛,因為大小不一樣,咱們也換算成個大概的量,比如30克),芒硝三合換算成現代就是15克左右)。記住啊,這可不是鬨著玩的,得按照醫囑來喝!”
“說完了大承氣湯啊,咱們再來聊聊小承氣湯。這方子呢,就像是個溫柔的按摩師,專門給腸道做做按摩,讓它舒服點。”
“方子裡的三位大將啊,就是大黃、厚樸、枳實。不過呢,它們的用量可跟大承氣湯不一樣哦。”
“大黃還是四兩20克),但厚樸就少了點,隻有二兩換算成現代就是10克)。枳實呢,也少了點,隻有三枚咱們還是換算成個大概的量,比如18克)。”
“這三味藥啊,一起煮水,煮出來的湯啊,喝起來可比大承氣湯溫和多了。它不會像大承氣湯那樣猛烈地衝刷腸道,而是像按摩師一樣,輕輕地、緩緩地給腸道做做按摩,讓那些不太頑固的垃圾慢慢地往外排。”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原來如此!那喝這個湯有沒有什麼講究呢?”
仙師笑道:“當然有啦!喝這個湯啊,你得注意觀察身體的反應。如果剛喝下去不久就想上廁所了,那就彆再喝了。如果喝了之後沒什麼反應呢,那就繼續喝,直到腸道裡的垃圾都排乾淨為止。”
小弟子若有所思:“哦~原來喝中藥還有這麼多講究啊!”
仙師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家夥啊,中醫可是個大學問!這裡麵啊,講究的是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就像咱們做飯一樣,得掌握好火候、調味才能做出美味佳肴。治病也是一樣的道理啊!”
說到這藥材啊,咱們可得好好聊聊它們的功能。畢竟啊,這些藥材可都是大自然的精華,每一味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
先說這大黃吧!它可是中藥裡的瀉藥之王啊!性寒味苦,能清熱瀉火、蕩滌腸胃。對於那些腸道積熱、便秘腹脹的人來說啊,大黃簡直就是救星!不過啊,這家夥有點猛,用多了可容易拉肚子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這厚樸吧!它就像個大力士一樣!性溫味苦辛,能行氣消脹、燥濕除滿。對於那些肚子脹得跟個小皮球似的人來說啊,厚樸簡直就是救星二號!它能把腸道裡的氣都給打出來,讓那些垃圾有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