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一個滿臉疑惑的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問:“仙師啊,我有個朋友,他一動彈就頭疼得要命,還上氣不接下氣的,時不時還發潮熱,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有沒有啥靈丹妙藥能救救他呀?”
張仲景仙師捋了捋長長的白胡子,笑眯眯地說:“哈哈,你這小弟子還挺有心呢!你朋友這症狀啊,屬於陽明病的一種表現。陽明病啊,就像是身體裡的火爐子燒得太旺了,得給它降降溫才行。所以啊,咱們有個方子,叫做白蜜煎,專治這種動作頭痛、短氣、潮熱的毛病。”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馬亮了起來,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哇!白蜜煎?聽起來好高大上啊!快給我講講,這方子是怎麼配的?藥材都有啥神奇功效?”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開始娓娓道來:“這白蜜煎啊,一共有四味藥材:人參、地黃、麻仁、白蜜。咱們先說人參吧,古代一兩換算成現代大約是5克哦,所以這裡的人參就是5克啦。人參啊,那可是中藥裡的‘大補王’,能補氣養血,提高免疫力,吃了它,就像給身體充了電一樣,精神煥發!”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連連點頭:“哦~原來人參這麼厲害!那地黃呢?是不是也超級牛掰?”
“沒錯!”張仲景仙師接著說道,“地黃啊,這裡可是用了整整30克呢!它可是滋陰補腎的佳品,能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就像給身體裡的水庫加了水一樣,讓身體不再那麼乾燥、上火。”
“哇!那麻仁呢?是不是吃起來麻麻的?”小弟子調皮地問。
張仲景仙師被逗樂了:“哈哈,你這小家夥!麻仁啊,可不是吃起來麻麻的,它主要是潤腸通便的。在這裡呢,它就像個清潔工,能清理掉腸道裡的垃圾,讓身體更通暢。”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白蜜呢?是不是就是甜甜的蜂蜜呀?”小弟子眼睛一亮,仿佛已經聞到了蜂蜜的香甜味。
“對頭!”張仲景仙師笑著點頭,“白蜜啊,這裡用了大約400毫升呢!它不僅能調味,還能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就像給藥方加了個甜蜜的調味劑,讓藥效更好發揮。”
“哇塞!這方子聽起來就超級美味啊!那要怎麼製作呢?是不是像熬湯一樣?”小弟子迫不及待地追問。
“嗯,製作起來也不難。”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道,“先把人參、地黃、麻仁這三味藥材放到鍋裡,加上大約10升的水,就像燉大鍋菜一樣,慢慢熬煮。等煮到隻剩下大約5升的藥汁時,就把藥渣過濾掉。然後啊,再把那400毫升的白蜜加進去,再煮個一兩沸,就像給藥方加了個甜蜜的收尾一樣。這樣,白蜜煎就做好了。”
“哇!聽起來好簡單啊!那要怎麼吃呢?一天吃多少?”小弟子繼續追問。
“這個嘛,也有講究。”張仲景仙師說道,“每次吃大約1升的藥汁,一天吃三次晚上再吃兩次。就像吃飯一樣,定時定量,這樣藥效才能更好地發揮。”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仿佛已經看到了朋友康複後的笑臉。突然,他又想到了一個問題:“仙師啊,這方子裡的藥材都有啥中醫理論支持啊?為啥能治好那種病呢?”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開始深入講解:“中醫啊,講究的是辨證施治。你朋友那種症狀啊,屬於陽明病的一種。陽明病呢,主要是腸胃燥熱、津液不足導致的。所以啊,咱們得給他清熱潤燥、潤腸通便。人參能補氣養血、提高免疫力;地黃能滋陰補腎、調節陰陽平衡;麻仁能潤腸通便、清理腸道垃圾;白蜜能潤肺止咳、潤腸通便。這四味藥材組合起來啊,就像給身體來了個全方位的調理和滋養,讓身體裡的火爐子不再那麼旺盛,讓身體更加和諧平衡。”
“哦~原來如此啊!”小弟子恍然大悟,“那仙師啊,這個方子有沒有什麼禁忌或者注意事項啊?”
張仲景仙師想了想,說道:“嗯,這個方子呢,雖然藥效很好,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比如啊,那些脾胃虛寒、大便溏泄的人就不能吃。因為啊,這個方子主要是清熱潤燥的,吃了可能會加重病情。所以啊,在吃藥之前啊,最好還是先找大夫看看,確定自己能不能吃再吃。”
“嗯嗯!我明白了!謝謝仙師!”小弟子感激地鞠躬道謝。
看著小弟子滿意地離去,張仲景仙師欣慰地笑了。他知道啊,自己傳授的不僅僅是藥方和中醫理論,更是一份對生命的敬畏和關愛。
說到這裡啊,咱們不得不提一下這個白蜜煎的神奇之處。你看啊,人參、地黃、麻仁、白蜜這四味藥材啊,就像是四個不同性格的小夥伴一樣,各有各的特長和優點。人參呢,就像是個穩重的大哥,能補氣養血、提高免疫力;地黃呢,就像是個溫柔的大姐,能滋陰補腎、調節陰陽平衡;麻仁呢,就像是個活潑的小弟,能潤腸通便、清理腸道垃圾;白蜜呢,就像是個甜美的小妹,能潤肺止咳、潤腸通便。這四個小夥伴組合起來啊,就像是一個無敵的團隊一樣,能打敗身體裡的各種小怪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一天,一個滿臉疑惑的小弟子跑過來,眼睛裡閃爍著求知的光芒,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又緊張地問道:“師父啊,我這心裡頭有個大大的問號,就想問問您。那個陽明病啊,要是病人自己老出汗,咱們再給他發發汗,然後他小便還特彆順暢,這種情況下,咱們得咋整呢?有沒有什麼神奇的藥方子能搞定這事兒?”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那笑容溫暖得就像春天的陽光,他捋了捋長長的白胡子,緩緩說道:“你這小子,問題還真不少呢!不過呢,這個問題嘛,咱們得從中醫的津液理論說起。陽明病,自汗出,那是體內陽氣過旺,津液外泄的表現。你再給他發汗,那不是火上澆油嘛!再加上小便自利,這說明體內的水分都通過小便排出去了,津液都快耗乾了。所以啊,這時候病人的大便可能會乾結,但你可千萬彆急著用攻下的藥,不然津液更傷,人就虛了。”
小弟子一聽,瞪大了眼睛,就像聽到了什麼天方夜譚一樣,驚訝地說:“啊?那大便乾燥了,咱們不攻它,它怎麼出來呀?難道要讓它一直待在裡頭?”
張仲景仙師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他拍拍小弟子的肩膀,說道:“彆急,彆急,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調和,不是硬來。當病人自己想要大便,但大便乾結排不出時,咱們可以用個巧妙的方法——蜜煎導。聽起來是不是像蜂蜜做的甜甜圈?哈哈,其實啊,它是用來潤腸通便的。”
小弟子一聽“蜜煎導”,眼睛立馬亮了,仿佛看到了美味的蜂蜜甜點,但他還是忍住口水,認真聽師父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