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為了陪懷孕的甄嬛,就經常宿在甄嬛的承乾宮。
皇後有了身孕之後,就免了後宮的請安,把一些瑣事都交給華妃處理。
卻沒有想到,承乾宮的莞嬪卻流產了,說是華妃看不慣自己才害她小產的。
華妃自認為她愛皇帝,所以不會對皇帝的子嗣出手,她不能讓甄嬛這個賤人白白汙蔑她。
皇帝也大怒,他跟宛宛的孩子又一次沒了,但他也十分清楚華妃不會是那種殘害皇嗣的人。
於是他讓夏刈查清楚是誰下的毒手,夏刈他查來查去,最後發現是甄嬛自己喝墮胎藥的。
隨後皇帝聽到夏刈的回稟被氣暈過去了,醒來就聽到一個噩耗。
太醫院的院判章太醫告訴他這些年來忙著處理朝政,身子虧損實在厲害,又怒火攻心,雙重打擊下以後可能大概再無子嗣了。
皇帝大怒,接受不了這個情況,他還剛登基不久,膝下才隻有三個兒子。
他慶幸著皇後剛懷孕不久,要不然他百年之後江山後繼無人啊。
於是皇帝陰沉的把甄嬛被降為答應,無召不出承乾宮。
甄嬛沒有想到皇帝竟然如此絕情,自己都小產了,還對他出了害自己小產的凶手是誰,竟然還把自己降位。
甄嬛對皇帝說自願請去甘露寺為那孩子祈願,皇帝念著甄嬛長得像純元皇後,就點頭答應了。
甄嬛的臉是張免死金牌,皇帝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才得到一個這麼像純元皇後的人,就一時心軟。
甄嬛在甘露寺的時候,身邊隻有浣碧一人跟著她。
流朱被她送去了沈眉莊那,而崔槿汐以及芳若並沒有跟隨甄嬛來甘露寺。
隻有溫實初經常來甘露寺看望甄嬛並幫忙,但溫實初隻是小小的太醫,根本給不了甄嬛什麼幫助,頂多挑些柴火以及幾桶水。
一個月後,甘露寺的尼姑排擠甄嬛,並把她趕到了稀少人煙的淩雲峰。
甄嬛在淩雲峰生活了一個多月,她實在受不了在淩雲峰那苦命的日子。
於是便對浣碧說,為了甄家,為了父親,她要回宮。
但甄嬛沒有門路,淩雲峰又下起了大雪。雪花裹著厲風,刮得臉直疼。
溫實初冒著幾次風雪來淩雲峰看望甄嬛,但雪越下越大,溫實初也消失了蹤影。
甄嬛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她想到不遠處的安棲觀舒太妃以及清涼台的果郡王。
甄嬛想起了之前果郡王對自己隱隱約約露出來的情意,覺得果郡王一定會幫助自己,讓自己重新回到皇宮。
她讓浣碧去清涼台以及安棲觀一趟,結果浣碧卻再也沒有回來。
浣碧按照甄嬛的吩咐先去了清涼台,發現那大門緊閉,她隻好去安棲觀碰碰運氣。
沒有想到浣碧遇上了舒太妃,舒太妃一眼認出有故人之姿,一番交談之下,發現的確是故人之子。
舒太妃看在浣碧的親生母親的麵子上,收留了浣碧,浣碧也能看出舒太妃不喜歡自己提起甄嬛。
浣碧為了自己,因為她實在是不想繼續伺候甄嬛了,所以她就待在安棲觀。
甄嬛在淩雲峰等浣碧遲遲未歸,便去安棲觀等地找浣碧,卻得知舒太妃把浣碧送去了西南之地。
她靠在大門說起了她與浣碧多年的姐妹之情,枉多年來她對浣碧的好,如今卻養了一隻白眼狼。
淩雲峰隻剩甄嬛一人,她隻好動手做些粗活,在某天,她不小心失足摔倒在地,一屍兩命。
來年春季,皇後剛生下嫡子不久,皇帝就突然病重了。
幸好皇帝在得知皇後懷的是男胎之時,念著自己的身體越發不好,秘密下旨把皇後肚子的孩子封為太子,讓蘇培盛把聖旨放在養心殿的牌匾上。
皇帝臨死前,差人叫果郡王以及皇後來養心殿,當著大臣的麵把果郡王封為攝政王,輔佐太子直到成年。
皇帝在自己剩下的弟弟中,選了十七弟,他覺得果郡王有異族的血統,絕無登基的機會,就選了他做攝政王。
之後皇帝說完之後就駕崩,沒有看到皇後眼裡的那一絲痛快,以及果郡王眼裡的欣喜。
皇後也就是宜修,她身份從皇後變成了太後,寢殿從景仁宮搬到了慈寧宮。
貼身婢女剪秋前來詢問宜修,偏殿裡放的那些民間玩意要不要也帶去慈寧宮。
宜修對剪秋笑笑搖了搖頭,並讓剪秋把那些東西拿去燒了。
剪秋一聽,明白了自家主子的意思,心裡頓時鬆了一口氣。
皇帝剛滿三歲時,宜修就開始垂簾聽政,攝政王首先第一個帶頭支持宜修。
民間常有傳言說攝政王與當朝太後有不清不楚的關係,攝政王在宮裡經常留宿慈寧宮。
不過之後所有的謠言都消失了,反而誇起了女帝的偉大功績。
因為大清在女帝的帶領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邊境的戰役也節節戰勝,百姓安居樂業。
喜歡綜影視之配角發瘋記請大家收藏:()綜影視之配角發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