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淩家有女初長成 第25章 考教,仁禮之說_女帝背刺我?重生後我隻選青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女帝背刺我?重生後我隻選青梅 > 第一卷:淩家有女初長成 第25章 考教,仁禮之說

第一卷:淩家有女初長成 第25章 考教,仁禮之說(1 / 2)

明倫堂內。

洛硯望著身前的溫綜明,心中感慨萬千。

如今的溫綜明,不過四十來歲,正值壯年。

一身得體的文士袍,襯得他氣度不凡,既儒雅不失親和,又帶著三品大員應有的威嚴。

雖然溫綜明嚴格來講,也屬於政鬥失敗,自請南下江南的官員。

可他與其他人不同,身上絲毫不見任何頹廢,帶著少有的意氣風發之感。

上一世也是如此。

洛硯記得,當時他剛覺醒了穿越前的記憶,便利用熟知劇情的優勢,得到一個麵見溫綜明的機會。

彼時的他,心氣高的不得了,在溫綜明麵前侃侃而談,各般典故信手拈來。

讓溫綜明都以為他是個博學之士。

雖然因為洛硯儒學經義學得一般,沒將他推薦給好友蘇秉謙,卻也熱情地邀請他加入【鑿枘院】。

洛硯當時心下自然是不太滿意的,可念及自己總要有塊跳板,來讓自己登上更大的舞台。

他斟酌之後,便同意加入【鑿枘院】。

初進【鑿枘院】時,溫綜明不僅對他照拂有加,更隱隱將他當成自己門徒。

可隨著洛硯和蕭景蓉搭上關係後,一切都變了。

按照遊戲中設定,六皇子(六公主)蕭景蓉身世成謎,是唯一一個非宮中嬪妃所誕的皇子(公主),對江南係官員好像天然帶有仇視。

洛硯為了在蕭景蓉麵前取得更高的信任,毫不猶豫便反手將江南一係官員給賣了。

這些人中,大多都是溫綜明的老友。

洛硯剛進【鑿枘院】時,溫綜明曾帶著他拜訪了不少江南係官員。

在眾老友麵前介紹洛硯時,更是將洛硯稱之為自家子侄,希望老友們日後能多多照拂。

可以說,那時候的溫綜明對洛硯稱得上掏心掏肺,誰能想到沒多久之後,被他視作門徒的洛硯,反手就將他的老友們給賣了!

當洛硯把這些江南係官員“結黨”、“怨望”、“非議朝廷”等證據交給蕭景蓉後,蕭景蓉立馬呈給了天子。

天子本就與江南一係官員矛盾重重,立馬雷霆震怒,順勢下旨查辦怨望、結黨的江南係官員。

這事造成了江南官場大地震,牽連者眾多。

溫綜明的老友們,有十之七八,都慘死在詔獄中。

經過此事,洛硯成功獲取蕭景蓉的信任和好感,成了她背後的第一謀主。

數年之後。

洛硯再次見到溫綜明時,這位曾經儒雅親和,儀容俊秀的金陵大佬,已瘦得猶如皮包骨,頭發花白,兩眼之中沒有一絲生氣,再不複當初的風采。

可他明明才四十幾歲而已,正值壯年。

是因為洛硯的背叛,讓他無顏麵對那些老友,內心被折磨得痛不欲生。

此刻重新見到意氣風發的溫綜明,洛硯心中怎能沒有感慨?

上輩子他算是害了溫綜明。

這輩子絕不會了。

……

洛硯在打量著溫綜明的時候。

溫綜明也在用審視的目光,觀察著淩清漪和他。

不過相比起洛硯,溫綜明觀察的重點,還是淩清漪。

畢竟少女可是名滿江南的絕世天才。

進學院五年來,各科成績門門甲上。

尤其是武道方麵,更是驚才絕豔,一個人壓得揚州各縣學子黯然失色。

“好好好,清溪天才果是不凡。”

溫綜明收回目光,朗聲笑了起來。

雖然還沒正式考教,可僅憑氣質,他便能判斷出淩清漪並非徒有虛名。

不過,最讓他驚喜的是淩清漪身旁的洛硯。

他沒想到,清溪學院內居然還藏著一個看上去不遜於淩清漪的天才。

洛硯俊美的外形,出眾的氣質,令他第一印象極好。

就是不知道這少年才學如何?

若才學也出眾的話,他不介意向老友多推薦一個。

至於站在洛硯身旁的李仁浦……直接溫綜明忽略了。

“哈哈哈,綜明,你若是誇其他人,老夫鐵定會謙遜幾句。”

“但洛硯和淩清漪的話……不是老夫自誇,我清溪學院二百五十多年曆史上,還從未有過他們這樣的人物。”

坐在主位上的祭酒陳崇禮,撫須大笑。

他和溫綜明不僅同為江南一係官員。

早年他任職【稷下學宮】擔任夫子時,溫綜明還在他那聽過課。

以兩人的關係,言行自然比較隨意,不像縣尊李敬之宴請溫綜明時那般客套巴結。

“夫子說的是,他……叫洛硯?”

溫綜明聞言,頻頻點頭,但緊接著卻將關注點放在洛硯身上。

陳崇禮微微頷首,道:“正是,洛硯儒、藝、武三科不僅考了甲上,且還是開竅天才。”

開竅天才四字一出。

溫綜明心下不由吃了一驚。

開竅之說雖玄之又玄。

然大乾立國三百餘年,前前後後倒也出現過十多位開竅先例。

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有個特點。

前期平庸,不見任何潛力。

但一朝開竅,便如龍歸大海,鳳翔九天,展露驚才絕豔之姿,勢不可當。

他們就像打破了尋常文、武修固有的限製似的,突破起來完全沒有任何阻礙。


最新小说: 織天者 修仙直播間,小師妹她專搶機緣 致命滲透 我對夫人絕無他想 無道之上 沒招了!誰家好人在恨綜磕CP啊 帝國崛起:開局直播滅匈奴 男多女少異世寵 邊關兵王:我靠殺敵養妻女! 開局兒孫滿堂,手握空間栽滿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