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沈明征正在趕夜路,中途休息時,看著夜空,不禁想起那嬌軟的人兒。
這才剛離開,他便想她了。
看來要儘早完成任務,早點回去。
接下來幾天,丁一一都讓自己處於忙碌中。
她又做了些壓縮餅乾,和上百塊乾電池。
天氣越發的冷了,每次出門,她都凍的懷疑人生。
於是,她做出了一個決定。
她要和村民換鴨毛和鵝毛。
一斤鴨毛可以換一斤野豬肉,一斤鵝毛可以換一斤半的野豬肉。
這個年代,殺雞鴨鵝時拔下來的毛,都不會扔掉。
雞毛會用來做雞毛撣子,鴨毛和鵝毛有時會用來做墊子,或者做成刷子等。
對村民們來說,鴨毛和鵝毛平時的作用並不是很大,沒想到現在居然能用來換肉吃,都很開心。
於是,很多人和丁一一交換。
沒幾天的時間,丁一一就換了幾十斤的鴨毛和鵝毛。
孫桂麗知道沈明征出去執行任務後,更是每天都來找丁一一。
換鴨毛和鵝毛,也是她陪著一起去的。
“一一,換這麼多毛,你要做啥呀?”
雖然她覺得用豬肉換鴨毛和鵝毛很虧,但她相信丁一一,既然她這樣做,肯定有她的道理。
丁一一解釋道:“用來做羽絨服。”
“啥服?”
“羽絨服。”
她記得前世國產羽絨服是70年代才有的,孫桂麗沒聽過很正常。
她詳細的給孫桂麗解釋:“用鴨絨和鵝絨填充在衣服裡,這樣會更保暖。”
孫桂麗很好奇:“比棉花還保暖?”
“對。”
“可是這些毛,放在衣服裡,多紮得慌啊。”
“我們要的是鴨絨和鵝絨,不是鴨毛、鵝毛。”
接下來丁一一從鴨毛裡挑選出鴨絨:“就是這個。”
孫桂麗雖然不懂,但卻有樣學樣的跟著丁一一將鴨毛裡麵那些細軟的小毛挑出來。
接近三十斤的鴨毛,最後才挑出兩斤多的鴨絨,大鵝的產絨量比較高,不到二十斤的鵝毛,竟然產出了三斤鵝絨。
丁一一將鴨絨和鵝絨,分彆用靈泉水清洗一遍,不僅能殺菌消毒,還能去味。
然後將絨毛平鋪在火炕上,直到晾乾為止。
剩下就是羽絨服的外罩和內膽了。
她打算用滌綸麵料作為內膽,因為滌綸易保持乾燥和舒適,可以防止出汗而產生的潮濕情況。
外罩用尼龍麵料,比較耐磨,可以增加羽絨服的壽命。
丁一一不擅長做針線活,所以對於羽絨服的內膽和外罩,隻能麻煩孫桂麗做。
她將羽絨服的樣子畫了出來,並大致講了下哪裡需要留口子,用來充絨,哪裡需要弄扣子,將內膽和外罩扣在一起,可以更貼合。
聽了她的描述,孫桂麗隻覺得很新奇,她從未做過這樣的衣服。
還是城裡人會穿,雖然麻煩了些,但樣式和他們農村人穿的就是不一樣。
丁一一自己的尺寸現量就好,至於沈明征的,她隻能估計一個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