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瑾將她引入花園。詩會設在王府後花園的湖畔水榭之中,此時已聚集了不少才子佳人,絲竹管弦之聲悠揚,氣氛熱烈。
見到趙瑾親自陪同一位陌生女子進來,且態度殷勤,眾人更是好奇不已。
不少世家小姐的目光中已帶上了審視與嫉妒。
趙瑾徑直將林瀾引至主位附近落座,並向幾位重量級的賓客介紹道:“這位是沈姑娘,太後娘娘眼前的紅人,才華橫溢,今日特來與諸位同樂。”
眾人雖心下各異,但麵上都客氣寒暄。
林瀾從容應對,言談得體,既不過分熱絡,也不顯冷淡,很快便融入了氛圍,但那份獨特的疏離感卻讓她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詩會正式開始,流程無非是飲酒、賞景、即興賦詩。
起初,眾人還有些拘謹,酒過三巡,氣氛逐漸活躍起來。有人提議行飛花令,以秋為題。
輪到林瀾時,她並不慌張。腦中有著中華詩詞寶庫,信手拈來便是佳句。
她未選那些艱深晦澀的,而是吟了一首意境開闊、語言清麗的詠秋詩,恰到好處地契合了當下場景,又展現出不凡的胸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詩句一出,滿座皆靜,隨即爆發出陣陣讚歎。
原本有些瞧不起她“女流之輩”或“罪臣之女”出身的人,也不禁刮目相看。趙瑾看著她淡然自若的側臉,眼中欣賞之色愈濃。
飛花令後,話題漸漸轉向時政民生。
一位自視甚高的年輕官員談及北方邊患,言辭激烈,卻多是空談。
趙瑾身為鎮北王,對此自有見解,但他隻是含笑聽著,並不急於反駁。
那官員說到激動處,轉向林瀾,略帶挑釁地問:“沈姑娘久居深宮,不知對此等軍國大事有何高見?”
此言一出,席間氣氛微僵。這分明是故意刁難,想讓林瀾出醜。眾人都看向她,等著看笑話。
趙瑾眉頭微蹙,正要開口解圍,林瀾卻輕輕放下茶盞,抬眼看向那官員,目光平靜無波。
“高見不敢當。”她聲音清越,“隻是覺得,治國如烹小鮮,火候調料皆要恰到好處。
邊患之事,武力震懾固然重要,但根除之道,或許更在於邊貿互市,讓兩地百姓皆能從中獲利,化乾戈為玉帛。
若邊民安居樂業,誰又願鋌而走險?這需要朝廷有長遠的規劃和精準的施策,而非一時意氣。”
她並未深入具體策略,而是從一個更宏觀、更根本的“民生”角度闡述,觀點新穎,直指核心,瞬間將對方空洞的言論比了下去。那官員一時語塞,麵紅耳赤。
趙瑾眼中爆發出驚人的光彩,他撫掌大笑:“妙!妙極!沈姑娘此言,真是巾幗不讓須眉,一語中的!治國如烹小鮮,實在精辟!”
經此一事,再無人敢小覷林瀾。她偶爾插言,皆能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展現出遠超閨閣女子的見識與智慧。
趙瑾與她交談愈發投契,兩人從邊塞風光談到各地民俗,從詩詞歌賦談到經濟農桑,趙瑾發現無論談及什麼,林瀾都能接上話,且常有驚人之語,讓他有耳目一新之感。
詩會間隙,趙瑾特意屏退旁人,帶林瀾到一處安靜的亭台賞菊。秋風送爽,菊香馥鬱。
“沈姑娘,今日與你一敘,真是暢快淋漓。”趙瑾看著林瀾,目光灼灼,毫不掩飾自己的好感,“宮中規矩繁多,難免壓抑天性。
若姑娘不棄,日後可常來王府走動,或京中若有雅集,本王也可邀姑娘同往。”
林瀾能感受到趙瑾的真誠與熱情,這份來自宮外的、不帶太多算計的友誼讓她感到舒適。
她微笑道:“多謝王爺厚愛。今日能出宮散心,已是大後和王爺的恩典。日後若有機會,自當珍惜。”
這便是答應了。趙瑾喜上眉梢,他看著林瀾在秋日陽光下瑩白如玉的臉龐,那雙沉靜眼眸中仿佛盛著萬千星辰,心中一動,一股難以抑製的情愫油然而生。
喜歡林瀾的快穿人生請大家收藏:()林瀾的快穿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