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還有緊急奏報?他鬆開林瀾的手,起身道:“朕去去就回。”
林瀾看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心中那因為獲得許可而升起的興奮感,漸漸沉澱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絲隱隱的不安。
逆黨餘孽已清,還有什麼能稱得上“緊急”?這突如其來的奏報,是否預示著,那場看似平息的風暴,並未真正結束,反而有新的暗流,正在冰雪之下悄然湧動?
她撫摸著膝上小乖柔軟的皮毛,目光投向窗外愈加密集的雪幕,陷入了沉思。
接下來的幾日,林瀾的寢宮幾乎變成了一個小型的書房。
趙珩果然守信,命人搬來了大量關於黃河、淮河流域曆年水患的奏報、工部治理方案、地方誌記錄以及相關的財政支出卷宗。
這些竹簡和紙張堆積如山,散發著陳年墨香和淡淡的黴味,記載著無數黎民百姓的血淚與王朝的隱憂。
林瀾的腳傷限製了她的行動,卻正好讓她得以全身心投入到這片知識的海洋中。
她讓宮人在臨窗的位置設了一張寬大的書案,每日除了必要的休息和用膳,幾乎所有時間都伏案疾書,或凝神閱讀。
小乖似乎也感知到主人的專注,不再調皮搗蛋,多數時候就安靜地臥在書案一角,或是蜷在林瀾的腳邊,毛茸茸的身體像一個小暖爐。
偶爾,它也會跳上卷宗,用爪子扒拉著某一行文字,或是對著某張河道圖紙“喵嗚”叫喚,仿佛在提醒林瀾注意。
林瀾知道,這是小乖殘存的係統能力在冥冥中給予的微弱指引,她總是會格外留意這些被小乖“標記”過的地方。
趙珩每日都會抽空過來,有時是午間,有時是深夜。
他並不打擾她,隻是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她時而蹙眉沉思,時而提筆記錄,那專注的側臉在燈下顯得格外柔美,也格外有力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會親手為她披上外衣,為她續上熱茶,動作輕柔,仿佛怕驚擾了她的思路。
兩人之間無需多言,一種並肩作戰的默契在無聲中流淌。
通過閱讀這些浩如煙海的資料,林瀾結合現代地理學、水利工程學和管理學的知識,迅速抓住了這個時代治理水患的核心弊端。
重堵輕疏,缺乏全流域統籌規劃,工程材料和技術落後,以及最為致命的——官僚體係腐敗導致的“豆腐渣”工程和資金挪用。
許多奏報都提到,每年投入治水的銀兩如流水般花出去,但堤壩該潰還是潰,良田該淹還是淹。
地方官員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上遊隻顧加高堤壩將禍水引向下遊,下遊則拚命圍墾灘塗,阻礙行洪。
而工部製定的方案,也多是沿用古法,缺乏創新。
林瀾沒有急於提出驚世駭俗的全新理論,她深知那樣隻會被斥為異想天開。
她選擇了一個看似微小,卻可能撬動全局的切入點——工程物料管理與監工體係的革新。
她花費了數個日夜,起草了一份詳儘的《治水物料稽核與工役管理新法條陳》。
在這份條陳中,她並未直接否定舊有的治水方略,而是著重於“如何保證朝廷撥付的銀兩和物資,能切實有效地用於工程本身”。
她提出了幾條具體措施:其一,建立專門的物料稽核小組,獨立於地方官府,由朝廷直派,采用新的抽樣檢查和賬目交叉比對方法,嚴防以次充好、虛報冒領。
其二,改革徭役征發製度,引入部分雇傭製,提高工役積極性,並設立明確的工程質量標準和獎懲條例,將工程質量與官員、工頭的考核直接掛鉤。
其三,繪製詳細的、標準化的河道及堤防工程圖,要求各地按圖施工,並定期上報工程進展圖像雖無照相術,但可要求畫師繪製),以便朝廷遠程監控。
其四,建議在關鍵河段,小範圍試點使用新型加固材料,如她根據記憶提出的“三合土”最佳配比方案,以提高堤壩的耐久性。
這些建議,融合了現代審計、項目管理和質量控製的思維,邏輯嚴密,操作性強。
且每一句都引用了舊有卷宗中的實例作為佐證,指出了現有製度的漏洞以及新法如何彌補,顯得有理有據,並非空中樓閣。
當林瀾將這份凝結了她多日心血的條陳鄭重交給趙珩時,趙珩仔細翻閱著,眼中的驚訝和讚賞越來越濃。
他身為帝王,自然一眼就看出了這份條陳的價值所在。
喜歡林瀾的快穿人生請大家收藏:()林瀾的快穿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