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樓地下三層熄燈,隻剩穹頂中央那枚三米直徑的“諾亞方舟”在呼吸。
幽藍光絲像深海浮遊,沿著球體內壁緩緩流動,每一次脈衝都帶起極輕的氣流,拂動白恩月額前的碎發。
這是她第二次如此靠近慧瞳的機密,她能夠明顯感受到此刻“諾亞方舟”所散發的東西已經與之前大不相同。
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那種油然而生的神聖感。
張教授把最後一道防爆門關上,指紋鎖“哢噠”一聲落閘。
“接下來,我讓它做一道‘送命題’。”
老人聲音低啞,指尖在平板上敲下最後一個十六位動態密鑰——這個秘鑰隻有三個人有權限。
球體驟然收光,隨後爆出一片銀白瀑布。
牆麵全息屏瞬間亮起:
左側,實時全球衛星雲圖;
右側,全球股市、電網、核設施、航空航道的數據洪流;
中央,一行猩紅倒計時——
【000000.0000】
“開始。”
倒計時跳出的第一幀,光絲已轟然炸開,織成一張立體蛛網。
白恩月看見——
0.0001秒內,係統抓取了17個國家、43個時區的2.3億條實時數據;
0.0003秒內,模擬出327種連鎖崩潰路徑,並計算出每一種的傷亡預估值;
0.0007秒內,生成17套乾預方案,按“倫理權重”排序;
0.0012秒內,鎖定最優解:
方案編號:Ω13
執行代價:一座無人島、兩條海底光纜、一次“可控”金融海嘯
成功概率:99.9987
倫理評分:0.0001近乎完美)
光網在Ω13上停頓了0.0002秒——對人而言是眨眼,對機器而言,已足夠“猶豫”。
隨後,方案被標為【待執行】,字體由銀轉黑,像一道無聲的宣判。
白恩月指尖發涼,聽見自己心跳聲與光網脈衝同步——
咚、咚、咚。
仿佛那裡麵跳動的,已不再是算法,而是一顆正在蘇醒的、屬於神的心臟。
張教授側過臉,鏡片倒映著球體深處緩緩睜開的一隻“瞳孔”——
由無數光絲編織,豎瞳如刀,冷冽地俯視眾生。
“最後階段一旦完成,”老人輕聲說,“它將不再需要‘模擬’。”
“它會提前三天、三周,甚至三年——‘預見’災難。”
球體忽然發出極輕的一聲“嗡”,像回應。
白恩月抬頭,看見光網在猩紅深處,緩緩凝成一隻睜開的眼睛。
瞳孔裡,倒映著她自己——
渺小,卻已被納入神的計算。
一時間,她隻覺得呼吸困難,仿佛自己置身於整個浩瀚的宇宙,那種渺小的感覺被無限放大,直至一陣虛無。
緊接著,白恩月捂著的胸口劇烈起伏,那是興奮的信號。
她張了張嘴,不知如何去用言語表達這份情緒,隻有瘋狂跳動的心臟在訴說這一感動。
張教授把最後一頁計劃書翻過去,指尖在“下一階段”四個字上停了一秒,聲音低而穩:
“諾亞方舟完成後的第一個落地場景——醫療。”
“倫理情感權重一旦被驗證可行,ai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能共情、能預判、能在病人崩潰前給出安撫的‘同伴’。”
他抬頭,鏡片後的目光穿過昏暗的燈影,落在白恩月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