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林教堂距離教會有一段距離。
告解亭內,陽光從格柵的窗口斜斜地照射進來,給麵前碩大的白色十字架鍍上一層柔和的光芒。
洛沭端坐在座位上。
他的身後,是鑲嵌著屏風的門,此刻緊緊閉著,即便是從裡麵,也難以看到外麵的情況。
告解亭內的設計通常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內有所不同,但大體是一樣的結構。
為了保護信徒的隱私,因此在門的設計上,神父是看不清門外的人的。
此刻,洛沭正靜靜地聽著外麵的人的‘懺悔’。
說是‘懺悔’,其實就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家裡長短,家庭開銷太大壓力大,要麼就是和人吵架了事事不順心等等。
洛沭覺得,這裡說是告解室,用樹洞來形容更合適。
自己坐在這裡,極其無聊。
忽然,不知道是聽到了哪一個字眼,洛沭忽然坐直了身子。
聽起來是個年輕的婦人,說前幾天回家發現自己丈夫和彆人滾到一張床上去了,對方是個大他三十歲的老太婆。
洛沭不禁側耳。
他忽然覺得,其實這工作也不是那麼枯燥。
告解室內的神父緘默著,整個教堂內隻能聽到鴿子震動翅膀的聲音。
莊重,肅穆。
女人依然自顧自地說著,裡麵的洛沭津津有味地聽。
說到最後,她停了下來。洛沭回味了好一陣,忽然意識到好像結束了,現在輪到他說話了。
洛沭也不知道該說什麼。當然,要是在現代的背景下,他肯定覺得該打官司打官司,該分孩子分孩子,離婚唄。
但是,初來乍到,他不太熟悉社會背景,也不知道該怎麼操作,於是隻能故作高深地沉吟片刻。
不清楚此刻的社會風氣,背景內容,說話很容易踩雷。
良久,他從門縫裡塞出來了一張紙條。
婦人喜出望外,將紙條拿出來一看,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
婦人:?
雖說每個字母她都認識,但是連起來,她好像有點看不懂了。
洛沭把手裡的筆收了起來,清了清嗓子開始講了:
“其所述為學之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博學,乃廣涉諸般學問……”
那人摸不著頭腦,有些遲疑地打斷他:“……可是,神父大人,這和我說的……”
洛沭:“救贖之道,就在其中。你彆打斷我,聽完自然會懂。”
婦人於是隻能忍住了詢問的欲望,耐著性子開始聽了起來。
洛沭繼續道:“窮覽典籍,博采眾長。審問者,於所學之事,究根溯源,詳究疑難,不浮於淺陋。慎思,即縝密思索,抽絲剝繭,梳理脈絡,使所學……”
他洋洋灑灑地講了一堆,忽然來了一句:
“我想告訴你的道理,你悟到了沒有?”
婦人一時語塞,好半晌,支支吾吾道:“學……學,思,呃……”
洛沭:“不對,你認真聽。”
“辨必求明,行必求篤;學必求能,問必求解。”
“明辨,則辨是非,去蕪存蒨,形成卓見。篤行,身體力行,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