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閨女的說法,季母覺得她說得很對。
一味地舍不得吃,好東西都放壞了,哪還有營養?
季母以前吃過變味了的肉,沒拉肚子,也沒彆的毛病,這會想想是她和老頭子身體底子好,運氣也好。
要是不改變生活習慣,讓孩子們也吃餿的,害他們吃壞了身體,耽誤了工作,那她就犯大錯誤了!
還是吃新鮮的好,等好東西吃完了,再吃蘿卜青菜。
魏學英以前跟婆婆打交道的機會不多,也就探親的時候,會回老家住幾天。
平時都是各過各的日子。
讓婆婆來照顧她,說實話,她心裡曾經忐忑過。
畢竟婆媳關係是個很難的課題。
兩代人的觀念、生活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住在一起的時間長了,難免會有摩擦。
要是處理得不好,小問題可能會變成大問題。
但現在魏學英一點都不擔心了,婆婆護短,還講道理。
隻要能溝通,不一意孤行,就算有分歧也能解決。
魏學英從衣兜裡拿出個紅包,塞季母的口袋裡,“今年您辛苦了,明年這個家還需要您付出,錢和票是我跟向東的一點心意,您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彆省著,用完了跟我們拿就行。”
婆婆來島上,幫了他們大忙。
等孩子生了,更離不開婆婆的付出。
給婆婆一點錢和票是應該的,要是沒來幫他們的忙,婆婆在老家上工,一年也能掙不少工分。
有了工分,就可以分糧分錢。
同樣是付出了勞動和時間,沒道理來了他們這,婆婆就隻能白辛苦。
季母不要他們的錢,也就是趁著過年的機會,魏學英才有機會孝敬婆婆。
她給的不多,有五十塊錢。
下次再給婆婆錢,估計要等到婆婆過生那天。
畢竟,其他時候給錢,婆婆是真不收啊。
還說他們見外,要是再這麼乾,她就要回老家……
季母手上有活,沒辦法掏衣兜,哎呀了一聲,“你們給我這個乾什麼?我又不是小娃娃,還要你們發壓歲錢。”
魏學英笑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您和小娃娃一樣重要,這錢您安心拿著,是我們孝順您的,您要是不收,我跟向東心裡難受。”
季母:“我在這吃好喝好,還不用上工,日子過得清閒得很,你們已經在給我養老了,不用給錢。”
說著,用抹布擦了擦手,想把紅包還給兒媳婦。
她現在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兒子兒媳婦買的。
時不時小五和雲深也會給她添一些。
再拿錢她成什麼人了?
魏學英按住婆婆的手,“咱們是一家人,您不讓我跟向東孝順您,這是在把我們往外推。”
季母:“我不是那個意思,你們孝順,媽心裡高興得很,不用給錢,你們啥想法媽知道的。”
魏學英:“您收下,我和向東就高興,這裡麵還有爸的一份呢,不過向東說了,咱們季家的男人不管錢,所以您替我爸拿著。”
兒媳婦一臉堅決,季母想了想,“行,這次媽收下了,以後彆給我錢了,我沒有花錢的地方。”
魏學英點頭。
心裡暗想,一年一次還是得給,這是老兩口的養老錢。
他們攢著也好,用了也罷,隨老人家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