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覃宏的問題,李默可不敢隨便就答。
覃宏提拔了不少人,是個伯樂式的人物。他自己也說過,最重視的就是有沒有水平,如果沒水平的話,他是厭惡至極,哪怕在他身邊卑躬屈膝他也不會多看一眼。
如果有水平的話,哪怕說話難聽,他也欣然接受。
很多人將覃宏看作很難得的伯樂,實際上李默覺得這樣的領導更難對付。
畢竟大家能夠與這樣領導接觸的時間很短,往往都是第一印象居多。萬一第一印象不好,那就等於廢了。
李默倒不是怕第一印象不好,而是他害怕眼前這位領導,心裡對自己是有意見的。
好在覃宏並沒有繼續問,而是說道:“關於這個命題,你也可以做做文章嘛。將環保與哲學結合,到時候寫些理論文章。我知道你寫東西不錯。”
並沒有什麼故作高深的試探,覃宏的這種風格,李默曾經在黃水興身上看過。那就是有什麼說什麼,不要繞彎子。
這一點上,黃祺祥完全是相反的。黃祺祥是一句話說完,你自己好好分析。能夠分析出幾層意思,那都是你自己的。如果你理解過度,那也跟他沒有關係。
李默點了點頭:“覃省長這是又給我賺稿費的機會了。”
“這樣的稿費,我是巴不得彆人多掙。”
覃宏笑著應和,然後他又看向李默,“你對環保有多少了解,你說說,當前我們安北環保最尖銳的問題是什麼?”
這種語氣,就像是給李默出題一樣。
李默有個習慣,接手什麼就會去學習什麼。
更何況,環保問題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遇到了。在他工作以來,水沙鄉、石碑鎮他都碰到兩次了。
至於慶州礦業,實際上也是涉及了這方麵
所以麵對覃宏的問題,他毫不猶豫回答:“我們麵臨的環保最尖銳的問題,我想應該是三條,環保工作形式化、企業違法成本低與監管漏洞、跨區域汙染與治理碎片化……”
環保工作形式化就不用說了,水沙鄉和石碑鎮環保問題那麼多年,最終都沒有人查出來。
讓人意外的是,這兩次的問題,都是李默去調查乾部查出來的。以乾部檢查,推動環保檢查,這說起來就很幽默。
至於企業違法成本低與監管漏洞就不用多說了,跨區域汙染與治理碎片化,則是老山縣這一次石碑鎮問題讓他引發的思考。
石碑鎮的問題,差一點就延伸到了新能源產業園,正是因為跨區域汙染。
不過跨區域汙染之所以尖銳,還是李默在圓桌派上看到的答案,這個答案對應的是內河沿線城市的工業排汙和雨汙混排,導致下遊水體富營養化與生態退化。
再往高層次去延伸,就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塑料垃圾,而國際“限塑令”談判進展緩慢。
李默隻是談到了縣級層麵,覃宏點了點頭:“你表述的答案中有部分還是很不錯的,確實針對了安北的情況,沒有泛泛而談。”
這番話,讓李默覺得有些奇怪。覃宏強調了李默的答案,而不是他的判斷。
這就有點像是,一個問題有好幾個答案都不大全麵,結果因為我答案抄得好被表揚了。而且還不是完整答案,隻是部分答案。
正常來說,覃宏應該會說,自己對環保問題的理解有道理,不過還是有些片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