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到來的是李文龍,也是今天到場的最大領導了。
李文龍和呂太川坐在一桌,李默則是和張家兄妹也在這一桌。
張勝昔自然坐在李默旁邊:“常溪縣的事情怎麼樣了?有念君在那邊幫你,會好很多吧。”
對於關念君的幫助,李默自然是很感謝的。
他也說了常溪縣目前的情況,包括此次準備利用推行方案,對常溪縣乾部隊伍進行一次整頓。
“這一點你比念君勝過很多,念君眼界夠了,手段也夠硬。但是有時候看問題,不知道跳出來看。你這個方案比較好,其實整頓乾部作風,如果隻是搞運動式的活動,隻能說是治標不治本。通過事業來推動乾部整頓,這是一個好辦法。後麵你準備怎麼弄?”
張勝昔的確被李默的奇思妙想吸引了。
李默說道:“我準備找專家去常溪縣,把這個模式給講透了。不然這幫家夥,想跟我鬥,都找不準方向。必須要把他們認知提上來,激勵他們提升自己,然後再通過鬥爭讓新的理念種下去,生根發芽。”
張勝昔眼前一亮,彆的一把手,都是對鬥爭畏之如虎。
不少人,都是通過自己的統籌,維持班子的平衡。
這類已經算上一流的一把手了,但是李默完全不同。
李默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子,他實際上在鼓勵鬥爭。他想通過鬥爭,來解決常溪縣一係列問題。
這條路厲害的地方在於,通過激發良性鬥爭,能夠讓班子保持活力,而且不斷地精進。不至於讓這個班子,變成一潭死水。
而風險的地方在於,如果鬥爭變成不可控,那麼李默就要麵對一群強有力的對手。而且這個對手,還是他自己提起來的。
李默淡淡道:“常溪縣和彆的地方不一樣,伸進來的手太多了。既然鬥爭不可避免,那就樹立一個高目標,讓大家圍繞這個目標鬥爭。無論哪一方實現這個高目標,那都是我的勝利。”
這就是李默跟關念君說的,自己不站林派也不站方派,他隻站常溪縣。
關於專家這方麵,李默已經想好了,準備讓自己的老師江英浩來推薦。
李默要辦個小型講座,主要就是針對四大班子成員。
“這個專家,我來幫你找找。我恰好有機會去常溪縣轉轉,到時候就以助理的身份。”
張勝昔將這個事情給攬了下來。
一聽說張勝昔要去常溪縣,李默也是哭笑不得。
好在現在常溪縣認識老張的不多了,不然怕是也麻煩。
李默於是也答應了下來。
在壽宴結束的時候,李默和張勝昔起身準備離開。
原本今晚是準備陪呂詩媛的,但是那幫大秘還在等著。
李默自然知道,他們等的是張勝昔。
恰好呂詩媛和張慕傾也算是相談甚歡,李默就準備喊張勝昔到大秘那邊坐坐。
卻沒想到,一個很英俊的青年人走了過來。
青年人三十多歲,看起來溫文爾雅。
他先是和張勝昔點了點頭,然後向李默伸出手:“李書記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