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李默還是關念君都看出來了,這個分明就是捧殺。
無論是李默在老山縣也好,還是在常溪縣,那些功績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
現在被一些人做成了這些事跡,看起來好似是一味地捧李默。
但是這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在這個體製內,講究的就是一個過猶不及。
當一個領導被輿論大肆表揚時,並不總是壞事,但如果這種表揚呈現出一邊倒、無節製、非理性的特征時,確實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現代治理的核心是依靠製度、法治和體係,而非某個英明的個人。大肆的、聚焦於個人的表揚,會將公眾的信任從“對製度的信任”轉移到“對個人的信任”上。這是一種危險的倒退。一旦該領導離開或犯錯,整個係統的公信力會隨之崩塌。
現在的李默,哪怕就是說沒有犯錯,但是他如果離開常溪縣的話,那麼就會引起一係列的問題。
李默冷笑了一聲:“還是有點手段的,這種時候過度表揚可能是為了轉移公眾對其他問題的關注,或掩蓋工作中的失誤。這種輿論政治會加劇信任危機,反而損害領導和組織的公信力。也就是說,等到幾天之後,就會有反噬了。”
李默沒有想到,這些人用的招數會這麼狠。
這不是一味地批評你,因為批評你還有反駁的機會。
現在大家都誇你,那麼你又怎麼能反駁呢?
關念君看到這一幕,心中已經有了不平:“這些人顯然是故意的,如果輿論這麼去說,我們也沒有辦法。要不然,我們就順著這個輿論,繼續往上走。”
關念君的想法,說一個大不敬的詞,那就是造神。
那就是將李默這個身份,進行一定的偶像化。順著這個架勢,將李默的很多事跡給補全。
真到了那個時候,誰想要動一下李默,都要好好思考一番了。
葛天珠卻搖了搖頭:“任何工作成績都離不開客觀條件和團隊協作,若將功勞過度集中於個人,違背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們如果想要造神的話,後麵李書記就很難在體製內去發展了。”
這一點倒不是葛天珠在臆測,體製內的一些人,但凡進行這樣程度的吹捧之後。那些人,還能夠留在體製內的是非常少的。
就不說彆的,常溪縣今天的氛圍,都很難再繼續了。
一味地力捧李默的話,那麼常溪縣的班子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現在的李默,反而陷入了兩難之中。
李默淡淡說道:“如果沒有辦法的話,那就這樣吧。我覺得,這也是很不錯的。”
關念君和葛天珠,都詫異地看著李默。
他們其實都明白,放任這樣的輿論下去,肯定是對李默有害的。
正如葛天珠所說的那句話,任何工作成績都離不開客觀條件和團隊協作,若將功勞過度集中於個人,違背實事求是的原則。
這是在體製內,亙古不破的真理。
古代或許需要包拯、海瑞這樣的人物,他們是儒家的表率。
但是現在,並不需要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