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一開口,眾人都看向了他。
李默緩緩說道:“成老板也是白彭鎮的人,可以說發家還在果子村養殖公司之後,靠著幾輛三輪車然後形成了車隊。最後以這支鐵騎,長達三年將白彭鎮各個村子的特產,送到了鎮子上。
成老板通過這個車隊發家,但是這個錢掙得光明正大,讓人沒有絲毫的嫉妒。有人說,很多人仇富心理。其實想一想,為什麼會有仇富心理。就是我之前說的,財富和德行匹配與否的問題。有些商人為富不仁,地溝油、冒牌貨、囤積居奇……人家怎麼能不仇視。”
說到這裡,李默笑了笑:“那些體育明星,有的一年掙幾個億,我也沒看哪個群眾仇視嘛。”
李默笑的時候,看向其他商人,他們也跟著笑,但是笑容有些勉強。
唯有成雲,目光閃爍,似有所思。
楊吉繆知道李默在說什麼,常溪縣這些商人,包括自己都是因為常溪縣發展而起來的。
李默想要倡導一個價值取向,那就是所有人圍繞常溪縣發展去做生意,那麼就會得到扶持。這番言論,再加上成雲等人的成功案例,的確很有蠱惑性。
他們帶來的一些商人,顯然有些意動。
一旦給李默三言兩語,把這些人給籠絡了,那他這個會長也就沒有什麼凝聚力了。
所以楊吉繆沒有讓李默繼續發揮,而是笑著說道:“李書記舉的例子非常好,我們這些人很多都是跟著常溪縣的發展而有所成就。當然在這其中,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像是成總就是,之前開礦泉水廠,幾次瀕臨破產,最後靠著一些政策才能夠有如今的成就。
咱們商界與地方的發展,那是相輔相成的。格局肯定要有,不過也要在商言商,我們想要常溪縣好,相信常溪縣也希望我們能夠更好。”
楊吉繆這番話,看似迎合李默,實際上也辯駁了李默。
特彆他說到成雲險些破產的經曆,很多人都明白,當時發生了什麼情況。
成雲的礦泉水廠成立之後,遭到了一些水業龍頭的狙擊,一時之間險些挺不住。
甚至一些龍頭,準備要收購成雲的水廠。還是商會的人力挺一把,再加上他自己爭取到了常溪縣的政策,這才存活了下來。
如果成雲不爭不搶的話,還能有今天的成就?
一番話有理有據,這也讓李默看到,為什麼他能夠成為商會會長的原因。
李默之所以沒有拿楊吉繆舉例子,那是因為楊吉繆就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他不像是成雲,就是農民起家,他們對常溪縣是感激的。
用感情去籠絡成雲,是個比較適合的方式。
可是用感情來籠絡楊吉繆顯然是不行的,楊吉繆當初發家的時候,是他看出了特產公司的壟斷地位。
而且特產公司中途經營不善,完全是因為機製問題。
所以楊吉繆立刻選擇了承包,幾乎是空手套白狼的形式,將特產公司拿在了自己的手上。
拿到手之後,立刻更改機製,利用特產公司的壟斷地位,迅速賺取了第一桶金。
在楊吉繆的眼裡,李默為代表的一些公家人,就如同被枷鎖套著的聰明人。隻能作為工具,為他創造財富。
他也善於抓住機會,尋找體製內的漏洞,並且借此賺取財富。
這個家夥是個非常難纏的對手,如果不能將他降住,其他人也不會乖乖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