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聞言,知道葛天珠也堵著一口氣。
如果一直堵著這口氣,也是成不了事情的。
他緩緩說道:“治水的情況就像咱們乾旱的土地,不是種子不想發芽,是缺了那場及時雨。縣領導班子同誌不是沒乾勁,是太久沒見到成效,心裡那團火被現實慢慢澆涼了。我這次來,不是來指手畫腳的,是想和大家一起找找那場‘及時雨’在哪裡。”
葛天珠一直在常溪縣,所以感受不深。
李默是從老山縣出來的,對這樣的縣是有所了解的。
李默結合老山縣的經曆,繼續說道:“咱們治水的乾部就像山上的花椒樹,看著不起眼,可隻要溫度土壤合適,結出的果子能麻香整個鍋。關鍵是要找到那個合適的生長點。
咱們現在要做的不是責怪樹為什麼不結果,而是共同改良那片土壤。這一點,葛縣長你還是要多點耐心。”
聽到李默這樣說,葛天珠突然開口:“老山縣經驗?”
葛天珠這個話,讓李默也愣了一下。
他不由想起,自己到常溪縣,葛天珠第一次與自己見麵,就問自己是不是想要把老山縣的經驗套用在常溪縣身上。
那個時候的葛天珠,對所謂的老山縣經驗是不屑的。
可是這一次她提出老山縣經驗,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李默笑著問道:“你還糾結這個經驗那個經驗?”
葛天珠搖了搖頭:“不糾結了,隻是有時候想到老山縣,心裡還是有點說不出的感覺。那時候在常溪縣的時候,覺得老山縣的崛起完全就是運氣好,搞了幾個大項目,也沒有啥底蘊。
現在來到治水縣,我也當上了縣府負責人了,才感覺老山縣崛起的不容易。我也打心眼裡,希望治水縣也能有這個機會。李書記,我確實佩服你,我也願意聽你的。”
能夠讓葛天珠說出這麼一番話,那是相當不容易。
李默要的就是這個態度:“我目前有三個小舉措,正需要葛縣長幫助。針對治水縣的情況,我們和縣府一起合作。第一個舉措就是找亮點,我相信即使在最困難的鄉鎮,也一定有工作做得相對不錯的點。組織班子去發現這些微光,把它們放大。
第二個舉措就是定小目標,將存在的困難,設置成一些幾個月就能完成的小目標,例如一條引水管道,引進十幾萬、幾十萬規模的小投資,隻完成能實現的。第三個就是建立即時激勵,落實到每個鄉鎮,開展進步紅旗榜一類活動,對取得進步鄉鎮進行表揚,評先評優充分考慮……”
李默製定這三條舉措,不僅是縣政府能夠去做,他也能夠去做。
農業農村廳這邊也有資源,調研的過程中,也是要去找那些微光。同時也能力所能及,幫助治水縣做一些看得到的貢獻。
至於評先評優,農業農村廳也有資源,到時候以獎勵三農工作優秀先進,能夠爭取一定的名額。
李默覺得要打開局麵,還是要從小事做起。
積累小勝為大勝。
“這些也是老山縣經驗?”
葛天珠似乎又回到了這個經驗裡麵。
李默笑著說道:“我沒有成熟的老山縣經驗,或許以後有人能夠總結出來。但是我是這麼去看的,治水縣的落後恰好也是機會,彆的地方試過的錯,我們不必再試。彆人探索成功的路,我們可以直接借鑒。就像種地,他們施過肥的土壤經驗,正好為我們所用。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葛縣長,你我共勉。”
葛天珠重重點了點頭,她感覺跟李默一番話,自己心結打開了大半。
不知怎麼的,又想起常溪縣,整個班子在李默的指揮下前進。那時候雖然大家因為各種原因,鬥爭不斷。
可是總體來說,李默還是給人一種非常安心的感覺。
沒想到,自己還有與他並肩作戰的機會。這也是一種幸運吧。
喜歡名媛夫人助我平步青雲請大家收藏:()名媛夫人助我平步青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