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稍安勿躁,靜觀其變’,‘秋後的螞蚱炸著最好吃’。”
武媚兒聽聞此後,舉起瓷杯的手驟然停住了。愣了半日,她繼續問道:“他還說了什麼?”
“沒有了,隻是這兩句話,他還讓我反複說了幾十遍,務必要一字不差地稟告給娘娘。”
想想倪土是神仙高師的徒弟,再看看他飛黃騰達地不要臉的樣子,武媚兒點了點頭,心中那塊讓自己異常難受的巨石終於轟然落地了。
打發走了李十三,武媚兒從琳琅滿目的旗袍裡選了一個較為寬鬆點兒的旗袍。
旗袍,穿在身上,很是彰顯修長而有韻味的身材。
隻是自己的肚腩有些隆起。
那裡麵可是有一個皇子呢。
“母憑子貴。孩兒啊,隻要你順利誕下來,阿母就靠你飛黃騰達了。”
長安街道上,一輛豪華馬車浩浩蕩蕩行駛著,那些仆人們不時將占道還是沒占道的攤子踢得到處亂飛。
有人咒罵一聲,便會換來鞭子抽打聲和更厲害的咒罵聲。
罵聲太厲害了,轎子裡麵的李忠就會大怒:“放我的大黑咬死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條碩大體格的黑色犬,樣貌如獅子,又如狼,若是被後世人見了,一定會驚呼一聲:“好霸氣威猛的狼獅唐犬!”
敘及唐犬,乃外來舶來品。
開放一切,包容一切的大唐,盛極一時。
自然,吃飽了閒著沒事兒的人自然開始盤完起一切萬物。
這其中,狗貓便是最受歡迎的。而狗與貓皮尅,狗狗獲勝了。
把狗狗作為主要家寵的養寵文化,是大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朝養寵文化興盛,和頻繁的對外往來分不開:鷹犬之貢,遠及四夷。
大唐雖然版圖不是最大的,但是散發出的那種自信,卻是最耀眼的。
大唐是唯一沒有修建長城的大一統王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稱為天可汗,是真真正正的四海臣服。
文化總是跟世事分不開的,唐朝的經濟繁榮,對外國人接納程度也非常高。對外來者持接納包容的態度,這樣就促使了外國商人在唐朝行商。
許多西域商人直接在長安與洛陽,甚至大小城市開設商鋪,出售國外的香料、珠寶等稀奇的東西,同時帶回去中國的茶葉、陶瓷等。
自信的、精神煥發的唐朝人,和周邊各國的人們交流溝通著,樂得把自己值得驕傲的茶葉、陶瓷、絲織品等等一一介紹給外國人,並對這些語言奇怪、穿著奇怪、飲食奇怪的外國人抱著探索的興趣。
喜歡外國的東西就買,反正我們有錢,外國喜歡我們的東西,好,給你,反正我們多得是。
在這樣的環境下,國外的東西源源不斷的到唐朝來,經過唐朝子民的去粗存精,留下符合自己審美和觀念的東西。
寵物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發揚光大。
附屬國的進貢中,除了珠寶美女外,還有以孔雀、鸚鵡這樣的飛禽為主的賀禮。一些稀奇的鳥類是由國外進貢,比如林邑國的五色鸚鵡、吐火羅的鴕鳥、南天竺的問日鳥等。但是國外進貢的最多的還是大象、犀牛、羚羊這樣的走獸。
為了飼養這些外來的珍禽異獸,大唐直接設立專門飼養寵物的五坊:凋坊、鶻坊、鷂坊、狗坊、鷹坊,後來又設立了典廄署、太仆寺、杖內六閒等等機構,飼養和管理寵物。
在唐朝人眼中,大到老虎大象,小到蟋蟀遊魚,萬物皆可玩。
比較起嬌貴的大象獅子老虎等物,民間的寵物自然就沒有宮裡的那麼霸氣,那麼稀奇。當時民間的寵物主要還是貓狗鳥雀,靠自己野外捕捉或者相互贈送。當時已經出現了寵物市場,有詩雲:“東家小女不惜錢,買得鸚鵡獨自憐。”
連寵物市場都出現了,可見當時唐朝人養寵物,可謂是流行了。
聰明的大唐人經過多次上手盤,覺得還是狗狗作為寵物最能符合自身的尊貴氣度。
於是乎,附屬國為了迎合大唐人的愛好,便以進貢名犬為主了。
最後貴族們,尤其是貴婦們歡迎的是康國猧子,來到大唐後叫作拂菻犬。麵部尖削,黑白相間的卷毛小狗。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描繪了兩位宮廷貴婦逗狗的畫麵,這狗就是拂菻狗。這拂菻犬經過數百年的雜交演化,就是後世的京巴犬。
小巧憨厚的拂菻狗怎能先是紈絝子弟的威武呢,於是便有了彆樣的凶悍犬。
不同於大唐人日常打獵所攜帶的尖嘴、細腰、長腿的細犬,唐犬則以身材魁梧,樣貌凶狠為主。
李忠已經私下拜了王皇後為阿母,隻等官宣和舉辦儀式了。
但後續手續又算的了什麼,李忠早已迫不及待地享受太子的威望了。
車駕、美女、食宿等規格統統提上來。
今日之遊行便是向世人彰顯一切。
沒想到長安人這麼不知趣,見到他這位未來的太子,竟然連點兒畏懼感都沒有。
“好啊,那就讓我的阿黑咬死他們!”
隨著轎子外麵傳來狗的狂吠聲,以及那被咬之人的慘叫聲,李忠還是享受地哈哈大笑起來。
喜歡大唐男保姆請大家收藏:()大唐男保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